捍卫二战胜利成果 维护国际公平正义(2)

捍卫二战胜利成果 维护国际公平正义(2)

同样,在亚洲,仍然有少数人想为日本的侵略历史翻案,他们无视在侵华战争中残杀数以千万计无辜生命的铁的历史事实,一再否认、掩盖甚至美化日本侵略历史,逆历史潮流而动。在日本有一种说法,这场战争已过去70年了,跟现在没什么关系,是过去的事情,为什么中国老是揪住不放?似乎中国在找日本的茬,故意刁难日本。其实不然。中日关系目前处在比较困难的时期,谁之过?2015年3月31日,李克强总理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总编辑巴伯专访时表示,根子还是怎么正确认识二战这段历史,怎么能够汲取这段历史教训,不让战争重演。日本领导人既要继承其前人创造的历史成就,也应当承担前人犯下侵略罪行的历史责任。不是中国在历史问题上揪住不放,而是日本在侵华历史问题上遮遮掩掩。日本在参拜靖国神社、南京大屠杀、慰安妇、历史教科书等问题上做了很多不光彩的文章。但历史就是历史,想翻案是极其不得人心的;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无法加以改变,妄图改写历史是不会得逞的!

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牺牲,无论如何也要保留用鲜血和生命写下的真实历史,绝不允许任何人否定、歪曲甚至美化侵略中国的历史。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中国旷日持久的抗战,用3500万人伤亡的巨大牺牲,牵制并消灭日本陆军大部分主力。中国的顽强抵御,推迟了德、意、日轴心国的军事联合,使日本在欧战爆发时未能及时在军事上配合德国;中国艰苦卓绝的努力,阻碍了日军的北进图谋,消除了苏联卫国战争的后顾之忧;中国排除万难的相持和远征,打乱了日军的南下布局,避免了法西斯势力的合流。中国的持久抗战成为东亚和太平洋战场能够转入战略反攻的重要原因。在这场战争中,“东西方一起抗击了有史以来最黑暗的邪恶力量”。

中俄关系健康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

中俄在长期交往中逐步形成了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确立了“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和平思想,成为维护地区乃至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因素。中俄又同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相互之间形成了新型国家关系,为世界树立了良好典范。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俄关系不断向前发展。俄罗斯是中国周边最大邻国和世界大国,中俄两国拥有广泛共同利益。两国都坚定支持对方发展复兴,坚定支持对方维护核心利益,坚定支持对方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和社会政治制度,务实合作取得重大进展。两国从“互相视为友好国家”到“建设性伙伴关系”,从“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到“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一步一个脚印,合作水平不断提升到新的高度。普京总统热烈欢迎习近平主席今年5月的访问,高度评价俄中两国关系发展水平,指出俄中是真正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各领域各层面都开展了卓有成效的交流合作。

习近平主席访问俄罗斯期间,两国元首共同签署并发表了《中俄两国关于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倡导合作共赢的联合声明》、《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并见证了能源、交通、航天、金融、新闻媒体等领域多项合作文件的签署。两国元首商定,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从战略高度、以更广阔视野全面扩大和深化中俄双边务实合作,扩大相互开放,深化利益交融,更好促进两国发展振兴,拓展欧亚共同经济空间,带动整个欧亚大陆发展和稳定。

中俄两国战略合作不具有排他性,是“结伴不结盟”,不针对任何第三方。然而,西方部分舆论对中俄关系不断深化疑虑重重。一方面,西方担心中俄关系会走向结盟;另一方面,西方力图证明中俄其实是彼此潜在的“对手”,不可避免存在各种“矛盾”和“互疑”。事实上,中俄走近是因为能做到相互了解、相互包容、相互尊重,妥善处理各种分歧,本来大国关系都应当如此,却只有中俄做到了这一点,这是非常值得深思的。

“所有人其实就是一个整体,别人的不幸就是你的不幸,不要以为丧钟为谁而鸣,它就是为你而鸣。”这是海明威著作中的一句名言,发人深思,令人警醒。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但现在仍有一些国家和势力固守冷战思维,迷信零和博弈,否认历史真相,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要求背道而驰。正如习近平主席在《俄罗斯报》发表的文章中指出,“和平而不是战争,合作而不是对抗,共赢而不是零和,才是人类社会和平、进步、发展的永恒主题”。人类只有携手前进,同护和平,共促发展,才能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新世界。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所长)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