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战后七十年 中日关系何处去(2)

聚焦:战后七十年 中日关系何处去(2)

错误史观导致“和中国较劲”

安倍回避直接道歉,是因为他历史包袱里塞的私心私货太多。这里面,有他自诩从身为甲级战犯的外祖父岸信介那里继承的“政治DNA”,也有他个人的政治野心和极右势力的诉求。美国《外交政策》网站援引美国特尼奥情报公司分析文章指出,安倍的政策构想源自一个信念:如果国民不为自己国家和历史感到自豪,日本就不可能强大,为此不惜淡化美化侵略历史和战争罪行。

但错误史观造成的后果之一,就是零和思维的固化与政治视野的狭窄。再次上台执政的安倍肆意渲染“中国威胁论”,对内为修宪扩军消除民意障碍;对外与美国相互利用,加强美日同盟,企图染指南海。其所谓的“价值观外交”和“地球仪外交”,被国际舆论嘲讽为“追着中国跑”。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忧虑,以安倍为代表的一批日本右翼,似乎想把日本强国地位和中国发展崛起变成一个非此即彼的零和选项,对中国的发展成就和崛起势头,既不适应也不愿意适应。

这样的思维导向,不可避免地对中日关系造成严重伤害。上月,中国驻日大使程永华在日本记者俱乐部发表演讲时直言不讳地指出,日本渲染“中国威胁”的做法干扰中日关系改善,中日关系问题频发,表象是历史纠葛和现实利益冲突,深层原因在于相互认知和定位尚未理顺,没有解决如何看待彼此发展的问题。本月初,中国外长王毅在东亚系列外长会上呼吁,在对华态度上,日方应将“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的承诺落到实处,而不是处处与中国“较劲”。

“和中国较劲”背后的重要原因在于错误史观给安倍政府戴上了一副超高度近视镜,使其至今无法看清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的世界大势。新世纪里,原来的发达国家可以继续发达,但无法阻止后发国家立足本国文明的前进脚步。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