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与思考】
“打干亲”原本是“攀亲戚”的一种形式,也是带有很温情、很纯粹的一种民俗,现如今却似乎越来越变味,一些贪官热衷于打干亲,以干亲为纽带,别有意图地进行感情投资,与受贿人“合伙经商”、“共分利益”,形成腐败的保护伞。其背后折射出的是官场的“圈子文化”。2014年11月,中央第九巡视组在向四川反馈巡视情况时就指出,一些领导干部任人唯亲、搞“小圈子”,一些干部通过“打干亲”“打礼”等方式拉关系、热衷拉关系、架“天线”、搞“勾兑”,跑官要官。
“打干亲”现象的泛滥,一方面表露出某些领导干部内心信仰缺失,极力寻求靠山,拉帮结派站位的意识严重;一方面严重损害了党员干部之间纯洁的人际关系,使得社会资源过分集中于内部圈子团体,损害了社会公平正义,使社会风气不正,人际关系不纯,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禁止“打干亲”,从形式上可以做到“令行禁止”,但是要“一竿子插到底”,靠承诺不如靠制度,监督、反馈一个环节都不能少,彻底切断干部与“干亲”的利益结盟和交换渠道。只有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才对干部们产生震慑效果。同时在干部任用、人事安排等方面,实施规范化和阳光化,利用群众的眼睛,纪检的臂膀,更快更好的解决干部贪污腐败的问题。纪检部门要开通来信、来访、电话、网络等举报平台,让群众对发现的党员干部“打干亲”现象予以举报,纪检部门及时调查处理,或主动走到群众中间调查党员干部是否仍在“打干亲”,这应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方向。
反腐败重在溯本清源,深挖腐败的根子,彻底打断腐败的“筋脉”,铲除腐败滋生的“温床”,还政治生态以风清气正。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