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诚意的“安倍谈话”(2)

缺乏诚意的“安倍谈话”(2)

又如,在论及战争灾难时,安倍首先谈到日本在战争中的巨大损失,“由于那场战争失去了三百多万同胞的生命。有不少人在挂念祖国的未来、祈愿家人的幸福之中捐躯”。他还特别谈到,日本是唯一遭受原子弹轰炸的国家。言下之意即是,日本已为这次战争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接下来,安倍才将视线转向国外,指出“在与日本兵戎相见的国家中,不计其数的年轻人失去了原本有着未来的生命”。这显然是将因果逻辑关系颠倒了。事实上,正是日本发动的这场侵略战争,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安倍把侵略者描绘成了受害者,而对于真正的受害者却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很显然,他对于“道歉”缺乏诚意。

安倍所谓的“反省”“道歉”是迫于国内外压力之下的无奈之举,其虚伪性跃然纸上。美国《华盛顿邮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等也注意到“安倍谈话”的模棱两可性,指出这是安倍尽力在稳住国内民族主义支持者与尽力避免激怒中韩等受害国之间寻求平衡。正因如此,这次谈话势必无法得到亚洲多数国家的认可。当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便表示,“在国际社会共同纪念二战胜利70周年的今天,日本理应对那场军国主义侵略战争的性质和战争责任作出清晰明确的交代,向受害国人民作出诚挚道歉,干净彻底地与军国主义侵略历史切割,而不应在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作任何遮掩”。韩联社评论指出,“安倍谈话”虽包含“歉意”的措辞,但表述采用过去式,缺乏诚意。总统朴槿惠发表讲话称,“安倍谈话”未能达到韩国的预期。新加坡外交部也发表声明称,“新加坡未遗忘二战的残酷以及它带来的痛苦。新加坡的立场是,日本应该明确地对战争负责”。

必须看到,“安倍谈话”尽管没有抛弃原先日本政府的基本立场,但在某些重点议题上有所保留。特别是,安倍内阁的具体行为与其所宣称的内容是相互矛盾的。例如,安倍在发表讲话后的第二天即以自民党总裁身份向靖国神社供奉“玉串料”(祭祀费),其夫人于18日公然参拜靖国神社。因而,对于日本政府的历史认知问题,不仅要看它说什么,更要看它做什么。实际上,历史认知问题已经成为推进东亚国家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在战后70周年之时,日本政府如仍不能对历史问题做出真诚反思,这不仅是对侵略受害国的再次伤害,对于日本也将是一种沉重负累。与此对比,战后德国对二战侵略行为的深切悔悟以及根除纳粹影响之坚决彻底使得德国能够在欧洲赢得广泛尊重,成为促进欧洲一体化进程的领头羊。日本尽管在战后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尤其是东南亚国家在经济发展上给予了大量援助,但是由于它没有在历史观上与二战期间的军国主义日本做彻底切割,甚至还出现了淡化与美化侵略历史的修正主义逆流,这使得日本直至今天仍无法获得东亚国家的充分谅解与完全接纳,因而安倍所期望的历史和解也只能是一厢情愿而已。对此,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社论称,日本“若没有彻底反省二战中的行为,并解决历史遗留下的问题……日本的下一代恐将背负继续谢罪的宿命”,“要终结‘继续谢罪’的魔咒,钥匙还在日本政府手里”。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