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国企改革有不可动摇的必要性

深化国企改革有不可动摇的必要性

●在界定国企的功能和分类的基础上,进行国有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将国有企业分为公共政策性、特定功能性和一般商业性,除了极少数公共政策性企业外,都可以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

●构建全新的国资管理新体制,关键是建立两类公司,即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国有资本运营公司。

中国经济50人论坛、新浪财经和清华经管学院联合举办的新浪·长安讲坛第278期日前召开。中国经济50人论坛特邀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发表了题为“新时期国有企业改革进展与任务”的主题演讲。黄群慧表示,当前,由于国有经济发展面临一系列新挑战,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仍然具有不可动摇的必要性,建议对国有经济的功能定位进行战略调整,推进混合所有制及国有资本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国有企业改革依然任重道远

总结国有企业改革这30多年来的发展历史,黄群慧认为,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可以被称为是“放权让利”,核心就是要解决国有企业进入市场的问题。从改革开放之初到十四届三中全会延续了大概十五年的时间。第二个阶段是“制度创新”阶段,从上世纪90年代初持续至本世纪初,延续了10年左右。这个阶段的重心落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推动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十六大以后、以2003年国资委成立为标志的“国资发展”阶段是第三个阶段,国有企业改革自此进入到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时期。

回顾这30多年来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情况,黄群慧认为,总体来说已经达到了最初设定的目标。在改革方面,通过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以国有经济为主体的单一微观经济结构已经得到显著改观,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混合经济结构已经确立;与此同时,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深入推进,公司治理结构逐步规范,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逐步深化。

从发展方面来看,国有经济迅速发展,国有企业在保持我国经济稳定增长、推进我国快速地工业化进程、提高我国经济国际竞争力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仍然具有不可动摇的必要性。”黄群慧说。

首先,从国际环境来看,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中国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都给国有经济带来“走出去”使命与国际环境严峻的双重压力。一方面在继续扩大对外开放上面,国企要承担重要的使命,比如最近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思想,国企就要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国企还要面临类似于“竞争性中立”的压力,这意味着国企在进行国际化经营时,很容易受到当地政府或企业的排斥,发展将会面临“使命”和“压力”的重大挑战。

其次,从国内环境来看,国内的经济环境也起了重要的变化。进入“十二五”以后,中国已经步入工业化后期,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亟待转变,国有经济所熟悉的要素驱动型的发展环境正在改变。我国要走向经济“新常态”,这种新模式对于习惯了所谓大规模投入要素的国企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因此必须要进一步推动改革,加快转变国企自身的发展方式。

最后,从市场化进程来看,国企改革并没有完全取得成功,还有许多不到位的地方:一是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不到位;二是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改革还不到位;三是经济的战略性调整还没有到位;四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还不到位。

因此,国有企业改革依然任重而道远,还需要不断地进行全面深度地改革与发展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趋势。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