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政治参与热潮的冷思考(2)

网络政治参与热潮的冷思考(2)

普通民众的“围观”、“起哄”等非理性行为是原因之四。网络社会中,一个小事件容易在论坛中被围观,被热炒,以致不断发酵,上升为论坛主题帖,被更多的论坛转载,成为网络社会的一时热点。在这一过程中,不乏真心解决问题的,但网民的围观和部分网民的起哄,容易使事件扩大化和复杂化。部分社会民众不加辨析地围观、传播,使得单一事件在短时间聚焦了巨大的注意力,成为网络社会“街头巷尾”讨论的中心。也就是说,中国式网络政治参与的燥热,一定程度上是有公众起哄的非理性成分的,容易造成网络社会中“多数的暴政”。

网络政治参与自被引入中国以来,国内学者较多关注其给中国式民主带来的活力和发展机遇,为广大民众扩大了参政议政的渠道,加强了网络监督,拉近了政府和公民的距离,使得公共决策更为科学化。但由于网络政治参与理论缺乏辩证分析,过分突出基于虚拟空间的政治参与功能,不仅有损于现实生活中的民主政治参与,也不利于网络政治参与自身的健康发展,亟待通过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的创新,提升网络政治活动参与中国政治过程的水平。

技术为政治发展增添了新的内涵,也带来新的契机。当新生事物出现在不同国家时,必然与民族国家的具体历史文化情境互动。在这个互动过程中,各国应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选择适合自身的网络政治参与模式。

(作者单位:华东政法大学科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