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明清国宝大迁移(3)

抗战时期明清国宝大迁移(3)

摘要:抗日战争时期,明清档案与故宫文物为躲避日本侵略者的战火,曾进行了颠沛流离、旷日持久的大迁移。这是档案前辈在中国抗日战争中所作的特殊贡献,他们保护文化遗产的行动成为反法西斯战争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页。

档案人的责任与坚守

胡旺林认为,明清档案大迁移,其历史功绩和重要意义可圈可点。

在日寇铁蹄一步步进逼的烽火年代,南迁西运的这个决断是及时而必要的,是保护明清档案的必要举措。虽然开始国宝南迁的动议,当时在社会上也不乏反对之声。但事实证明,随着北平的沦陷,故宫一批铜缸、书籍被残暴的日本侵略者强行劫走,而南迁西运的3000余箱档案却最终安然无恙,这是档案前辈在民族危难关头竭尽全力保护文化遗产的结果,充分展现了明清档案前辈们可贵的职业操守。

档案迁运途中,由于敌机轰炸,山道险峻,全程困难重重,甚至还发生了一些意外。如西迁途中,文物先是暂时存放湖南大学图书馆,因觉战局不利,马上迁走。仅过半个月,日军就轰炸长沙,湖南大学图书馆被夷为平地。1939年4月11日,文献馆职员朱学侃在船上检查档案箱时,因晨光朦胧,未注意到舱盖已经打开,失足跌入舱底身亡。在迁运途中,由于道路崎岖,还发生过翻车事故,幸运的是,当时正值冬季,翻车的地方没有水,且满车装的是文献馆的档案及图书馆的书籍,不怕震动,未造成损失。即使备尝种种艰难与危险,档案前辈仍以保护国宝为首任,无论是搬运前的精心筹划,途中的有序组织,还是典守过程中的清点造册、细致管理,都体现了他们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大迁移过程中的有关业务活动,客观上还对明清档案文化进行了宣传。即使是在南迁西运途中,档案前辈们也不忘自身职责,在有限的时间内开展了文物点查、晾晒、展览等工作,挑选档案精品,宣传档案文化,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

胡旺林说,明清档案大迁移是档案人保护国宝、与敌抗争的文化抗战,是抗日战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全民族抗战的生动体现。档案前辈在这抗日洪流中视国宝为生命,在文化领域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相比二战期间其他欧美国家,中国的明清档案与故宫文物大迁移无疑是时间最早、规模最大、历时最久的壮举,在保护和传承人类文化遗产上留下了凝重的一笔。

责任编辑:刘佳星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