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的沦陷区与敌后根据地

抗战时的沦陷区与敌后根据地

抗战期间,国民党军掌握着全国大部分资源,有200万正规军,理所当然地担负起正面战场的正规战。然而,尽管国民党军进行了英勇的抵抗,正面战场的总体态势却是一败再败、大片国土沦陷。

抗战期间,中国全省沦陷的省份总共有9个,共计473县5州3厅5盟旗2省辖市。分别是:台湾、辽宁、吉林、黑龙江、热河、察哈尔、河北、山东、江苏。中国先后共设立北平市、天津市、上海市、南京市、青岛市和重庆市6个直辖市,有5个先后沦陷。中国部分沦陷的省份有13个。只有8个省份没有落入日寇之手。分别是:西康、宁夏、青海、新疆、四川、陕西、甘肃和西藏。抗战期间,中国省辖市以上有效计算城市总计2072个,沦陷城市共计1001个,沦陷面积总计为356.10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37.2%。

敌后战场却是另一番景象。从1937年9月起,八路军、新四军迅猛地向由于日军进攻而造成的各派力量真空地带前进。在日军刚刚从国民党军手中占领的华北、华南、华东广大地区,建立了晋察冀、晋冀豫、山东、华中、苏北、华南等抗日根据地,使得日军的后方重新变为了前线,彻底打破了日军稳固占领区、以战养战的图谋。

在敌后战场,经常是日军只占据交通线和城市,陷入我占领的广大农村地区包围之中。据日军战史记载,1941年时日军对一半以上的占领区失去控制。根据《华北治安战》的记录显示,“1941年底治安地区为10%,准治安地区为40%,未治安地区为50%”,导致1941年华北日军出现粮食接济不上的窘境。

1942年至1943年,日军对八路军展开了残酷扫荡,将八路军陷入极端困难的境地。但是1943年秋天开始,华北的“治安”又开始“恶化”了。“在方面军占领的3个特别市,400个县当中,治安良好的除三个特别市以外,只有7个县(占总数的1.4%)。有139个县(31.5%,差不多未部署兵力,不得不听任中共活动。还有相当于66.9%的295个县,属于中间地区。在该地区彼我势力浮动很大,行政力量大多不能充分贯彻执行。其中大部是以县城为中心,只将兵力分驻几个乡村,民心多倾向共军。”

此外,在敌后战场,每一块抗日根据地都处于敌之四面或三面包围中,但各个根据地又相互联系,对日军构成了战略包围。当时全国重要的城市像北平、天津、保定、太原、济南、徐州、上海、杭州、郑州、武汉、广州等均处于人民军队的包围之中,全国重要港口也大多数处于人民军队的活动范围之内。

到1945年4月,八路军、新四军以及华南抗日游击队已经创建了19块大的解放区,解放区的面积达到95万平方公里,人口9550万。

(本文参考资料: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华北治安战》,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曲爱国,《为何说共产党是全民抗战旗帜》,《参考消息》2015年6月2日)

责任编辑:刘佳星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