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3)

中国经济: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3)

三、中国经济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毋庸讳言,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确实存在投入粗放、质量不高的问题,经济体制也存在不少弊端和障碍,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针对上述问题,党的十八大明确将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概括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同时提出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事物总是发展的,经过30多年的深入改革、持续发展,特别是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措施的有效实施,中国经济正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体制更完善的阶段演化,进入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如果看不到这一点,而总是用效率低下、体制落后的思维定式和概念话语,描述日新月异、异彩纷呈的中国经济和社会现实,有意无意漠视甚至抹杀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的深刻变化与巨大进步,就难免会对中国经济的前景产生悲观怀疑,甚至陷入“中国崩溃论”的泥潭。

中国经济的进步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1978—2014年,第一产业占比从28.2%下降到9.2%,第二产业占比从47.9%回落到42.6%,第三产业则从23.9%提升到48.2%,先进制造业所占比重大幅度增加,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

二是内需不断增长。1978—2013年期间,社会消费年均增长率达9.22%,2014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近年来,消费对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上升,从2003年的35.8%增长到2014年的50.8%,2015年上半年达到54.4%。

三是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1978年以来,中国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7.8%,1990年以来的年均增速更是提高到9.3%,不仅高于一般发展中国家,也远高于美国战后“黄金年代”年均2%左右的水平,堪称人类历史上劳动生产率增长奇迹。从资本投入效率来看,1990年以来,中国每单位新增GDP所需的投资额即资本产出比平均为4.88,不仅远小于同期美国6.82的水平,而且也小于美国战后“黄金年代”5.01的平均水平。

四是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根据相关资料,目前中国工业竞争力指数在136个国家中排名第七,制造业净出口居全球首位。大陆企业在世界500强排行中的数量屡创新高,去年上榜企业增至95家,其中不乏华为、联想等一些蜚声海外的高科技企业。目前,我国的科技水平正大幅提升,一些重要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正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

五是经济体制日益完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开放型经济体制逐步形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新一轮经济体制改革正在全面展开,将使体制机制更加成熟、更加稳固、更加完善。

六是党的领导坚强有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全面向前推进。党对经济的领导日趋成熟,为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政治保障。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今天,中国经济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和起点上。面对这样的事实,仍然固守二三十年前的论调,继续给中国经济扣上效率低下、体制落后的帽子,岂不是很荒谬吗?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