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人民币汇率贬值

理性看待人民币汇率贬值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出现较大贬幅,近来引发各方关注。8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的声明》,提出“为增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的市场化程度和基准性,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这一新的兑美元汇率定价机制调整,很快就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波。从公布之日至13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贬再贬,3天里累计贬值近4.7%。这样短时间内的大贬,为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的最大。不仅如此,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急贬,也相应带来全球连锁反应,欧美日股市应声下跌,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出现震荡,新兴市场国家货币更是受到重挫。

有助于增强人民币汇率的弹性

此次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大贬,意味着长期以来人民币单边升值的趋势暂告一段落。对此,学者站在不同的视角给出了不同的解读。在笔者看来,这是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的一部分,有助于进一步增强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同时,对于缓解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促进实现既定的经济增长目标,也不无裨益。

随着加入WTO后,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越来越大,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于2005年7月启动了具有重要意义的汇率改革,废除之前盯住单一美元的汇率政策,着眼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自此,人民币汇率踏上了市场化进程。一方面,人民币对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有逐渐扩大之势,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在逐渐增强。2007年5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日交易价浮动幅度由原来的0.3%扩大至0.5%;2012年4月,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0.5%扩大至1%;2014年3月,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1%扩大至2%。

另一方面,近两三年来,美国经济相较于其他国家而言表现还算不错,导致美元汇率呈上升态势。随着美元指数持续上升造成持有美元愿意上升,人民币汇率不断承受下贬的压力。如果人民币汇率还是如以往一样,坚守兑美元汇率保持相对稳定,并利用央行进行有意识的政策干预,则很容易造成人民币汇率与市场供求关系的脱节。因此,在当今美元一枝独大以及其他货币持续疲软的情形下,人民币汇率如果不更加富有弹性,弱化人民币紧跟美元的安排,将承受越来越大的高估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日发表声明指出,明年9月30日前IMF暂不将人民币纳入特提权货币(SDR)。在IMF看来,人民币的市场化程度还达不到它的要求。因此,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使其更符合市场供求关系,不仅为人民币资本账户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条件,也表明我国正稳步推进包括汇率在内的人民币的市场化进程,为在不远的将来被纳入SDR提供了可能。从这个意义上,无论从人民币汇率本身还是从更具战略意义的人民币国际化而言,这次汇率“新政”,打破了近些年单边被动升值的惯性,是人民币汇率回归基本面的重要体现,其市场化的改革方向也受到多方的积极评价,尽管不排除有的人士出于政治目的会以双重标准看待这个问题。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