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安羌大捷:亚洲的敦刻尔克奇迹

核心提示: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抗日战争汇入整个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为了保障当时中国唯一有效的国际交通线滇缅公路,并援助新结成的盟友英国,1942年中国远征军首次入缅对日作战。这一行动,将中国抗战的范围扩大到异国,为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仁安羌大捷

仁安羌大捷

1942年3月,中国10万远征军入缅作战。4月17日,远征军派新编66军38师113团前往解救被日军围困在仁安羌的英军。经过激烈战斗,中国军队收复仁安羌,使7000余被围被俘英军及500余名美国传教士、新闻记者得救脱险。仁安羌大捷是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第一次主动进攻日军取得的重大胜利,英军脱险被称为是“亚洲的敦刻尔克奇迹”。

亲历者说:李颂卓,84岁,1942年参加远征军入缅抗日。

1942年4月,英军第1师放弃阵地,退到仁安羌地区,但日军穷追不舍,侧面迂回抢先占领仁安羌油田,切断英军退路及水源,英军弹尽粮绝,加上烈日熏烤、日机轰炸,丧亡惨重。

17日,师长孙立人接到总部紧急命令,命令113团团长刘放吾带领部队在深夜向包围英军的日军发动进攻。敌人猝不及防,遭受重创,但仍据险顽抗。18日凌晨,孙师长直奔前线,与刘团长一道鼓舞官兵,要求将日寇消灭在油田。

战士们的杀敌意志为之大振,置生死于度外,与敌人展开白刃战。决战至中午,终于将敌人主力消灭。

19日拂晓,刘团长命令一营和三营乘胜追击残敌,但敌人负隅死守,不肯投降。三营营长张琦身负重伤仍不下火线,带领全营冲入敌阵,终因流血过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一营营长杨振汉看见战友倒下,怒火中烧,不顾身陷重围,振臂高呼:“为张营长报仇,为死难的弟兄雪恨!”

战斗一直持续到下午5时,我军终于占领了仁安羌油田地区,消灭了七倍于我的日军,为被围英军打开了一条突围通道,解救出英军第1师7000余人,美籍传教士及随军记者500多人。

专家点评:国防大学教授  徐焰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抗日战争汇入整个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为了保障当时中国唯一有效的国际交通线滇缅公路,并援助新结成的盟友英国,1942年中国远征军首次入缅对日作战。这一行动,将中国抗战的范围扩大到异国,为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摘编自人民网《抗战胜利特稿:血战——抗战经典战事回眸》

责任编辑:潘攀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