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协商民主“三大优势”

彰显协商民主“三大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中都鲜明地指出,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独特的、独有的、独到的民主形式,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深刻领会这“三大优势”,是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精髓的关键所在,也是充分发挥政协协商民主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重要作用的思想前提。

独特性———中国道路的实践产物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作为一种独特的民主形式,从根本上源于近代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独特现实进程,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相结合,带领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在政治制度上的共同创造。

与党的革命道路天然联系。我们党在革命实践中逐步认识到,革命的成功有赖于中华民族各个阶级的大联合,并因地制宜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和国家理论,在同其他党派团体和党外人士团结合作中形成了协商民主思想,在土地革命时期的苏维埃政权、抗日战争时期的“三三制”民主政权等建设中进行了有效实践,形成了协商民主的萌芽和雏形。

为新中国成立奠定基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肩负起建立新中国的历史使命,标志着协商民主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推行。从这个时期起,逐步形成了制度层面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与人民政协制度。

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创新。从1982年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作用被庄严载入宪法,到党的十三大提出“建立社会协商对话制度”构想,再到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特别是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以及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的全面部署,协商民主的制度机制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多种协商渠道衔接配合,程序日趋合理、环节日渐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

独有性——中国文化的时代发扬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作为一种独有的民主形式,根植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传承积淀下来的独有的文化传统,特别是天下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等优秀政治文化,在时代精神的浇灌下,凸显出丰富厚重的历史底蕴和鲜明独有的中国特色。

天下为公的精神追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不仅继承和发扬了天下为公的政治追求传统,更通过平等对话、广泛协商的制度化安排,使人民内部各方面、各层面的人士都能够充分地参与到治理活动中来,从而构建起一个现代化的国家治理共治体系。

兼容并蓄的政治胸怀。协商民主作为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一种重要民主形式,充分汲取了传统政治文化兼容并蓄的优良基因,不仅鼓励人民充分表达意见和建议,而且广泛接受人民的批评和监督,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虚怀纳谏的政治胸襟、政治气度、政治品格。

求同存异的价值导向。求同存异体现的是沟通而不是对抗,是包容而不是对立,是融合而不是分离。这也是中华文明虽历经劫难而绵延不绝的文化奥秘所在。协商民主不仅具有深厚的和合文化政治传统,更强调要把“有事好商量”作为“人民民主的真谛”,通过“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的最大公约数”,从而丰富发展出“商以求同,协以成事”的价值新内涵。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