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忘了天津港

不要忘了天津港

27天之后,希望你还没忘记那场爆炸。

161人遇难,12人失联。第一批赶赴火场的天津港消防支队五大队,25人无一生还。天津市公安消防总队开发支队22岁消防员甄宇航的母亲,夜里零点接到了儿子的一个电话,“对着电话喊了半天,那头始终没人说话,只有一片嘈杂。连呼吸声都听不到。”

“至今没有人活着回来的消防队”,来自《新京报》;最后一刻打给母亲的电话,来自《中青报》,都曾在我们的朋友圈刷屏。现在,近一个月的舆论周期过后,爆炸事件的边际效应已经持续降低,最终被天安门广场的铁甲奔流和爱国豪情冲刷。再来看8·12天津港爆炸的消息,调查报道已经式微,取而代之的,是从当地官方拿来的例行通报。

而在微博和朋友圈,对天津爆炸的关注度和之前对马航失联、毕节留守儿童连续死亡的关注一样,已过了泄洪的阶段,只留下了干枯的河床。

对于媒体,这是新闻规律使然;对于公众,这是不自觉地行为。但在一个过分倚重舆论监督的社会里,注意力的消散是一个惊心动魄的事情。事情的解决进程、力度会自然贴合注意力的方向,而一旦一个事件的“新闻生命”结束了,其实际命运也会完结,结果远远构不成对制度设置、架构、流程的重置,哪怕是改变。所以,一家奶粉出问题了,别的奶粉会继续出问题;一个孩子死去了,还会有留守的孩子接着死去。

对于天津港8·12爆炸的调查,由最高检和公安部进行,不可谓不严厉。瑞海公司及其安评公司已有12名犯罪嫌疑人被依法刑事拘留、2人被依法监视居住,事故所涉及政府部门的11名相关责任人被立案侦查。这十一位,名字和职务都被公布,级别从处级到厅级都有,领域几乎涉及了资质审批、安监、海关、运输所有环节,正在“按部就班地”进入司法流程。小权力的集纳导致安全链条全线崩溃,理论上扩大了大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让人不得不怀着最坏的担忧:就在此刻,还有多少企业正在逐一“攻伐”这些安全环节的把关者?调查至此已经获得了常规意义上“结果”,但这正是舆论“注意力”不能止步的地方。

天津港爆炸之后第十天发生的淄博化工厂爆炸,加深了这个疑虑。该事故发生前一天,山东省派出的安全生产督查组刚刚离开淄博市。翻看8月22爆炸日当天的当地报纸,头版头条的标题是:《以铁的决心和手腕抓好安全生产》。淄博的黑色幽默和天津港的血与火,构成了一幅大景深的社会图景,足以让官方重新定义什么是对重大事故的“彻底解决”,也足以让公众警醒,不到改变制度设计、改变行业生态的程度,每场“人祸”都没有结束。

别让“天津爆炸”失去舆论关键词的地位。好多事,普罗大众很难找到发力的渠道,唯一能发力的,就是以持续的注意力,把那些曾让我们掩面痛哭的灾难送入历史中该有的位置。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佘小莉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