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群众之维(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群众之维(2)

群众主体的转变:从受动到能动

受动和能动,是主体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两种状态。只有让人民群众在受动中激起坚守和践行的强烈情感,才能调动人民群众的主体能动性,整合多元主体的协调合力,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在多元主体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过程中,人民群众是双重身份的统一体。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动力源泉。群众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会有许多创造,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我们要不断从中汲取新养料,总结新经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点内容。只有从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抓起,以生动的形式、活泼的语言、丰富的内容解疑释惑、融入群众的精神生活,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与群众的精神诉求形成“价值共振”,才能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有效性。人民群众参与程度和满意程度是衡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成效的主要标志。广大人民群众只有以自己的认知图式诠释、选择、内化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并通过自己的实际活动来实践核心价值观所具有的行动指令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才能取得实效。

当前,党和国家正处在一个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党的群众工作对象日趋多样化、形势日趋复杂化、环境日趋多元化。人民群众既处于受动的地位,又具有特有的主体能动性。实现群众主体的转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关键要素。要把对群众的教育、引导转化为群众的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形成“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双向贯通的内在动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深入人心;从现实的社会生活出发,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日常工作、生活和学习的“价值链接”,广泛动员群众参与践行。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