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3:分歧管控】
中美两国历史文化传统、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各异,双方存在不同看法、在一些问题上存在分歧和摩擦在所难免。
如何应对这种分歧和摩擦?习近平给出的解决方案是:相互尊重,聚同化异。
习近平在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第五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联合开幕式上发表致辞指出,中美是两个各具特色的国家,在很多方面肯定有差别,有差别才需要沟通和合作。中美双方应该坚持从大处着眼,把握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总目标,认清两国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分歧;应该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尊重彼此主权和领土完整,尊重彼此对发展道路的选择,不把自己的意志和模式强加于对方;应该善于管控矛盾和摩擦,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建设性方式增进理解、扩大共识。
“只要我们双方坚持相互尊重、聚同化异,保持战略耐心,不为一事所惑,不为一言所扰,中美关系大局就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要想让中美关系大局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就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和处理中美关系,排除干扰,避免猜忌和对抗。“多栽花、少栽刺”,2014年7月,习近平在会见美国前财长保尔森时形象生动地点出了双方管控分歧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4:民意基础】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习近平指出,中美两国人民对彼此都怀有淳朴友好的感情。中美友好的根基在民众,希望在青年。
着眼民众,加深友谊。习近平曾多次访问美国,也去过普通美国人家中做客,美国民众的真诚好客让他深受感动。习近平2012年在艾奥瓦州马斯卡廷市与老友重逢的情景和1992年帮助一位美国老妇人完成丈夫遗愿重返中国福建鼓岭的故事感人至深,传为佳话。在洛杉矶参观国际研究学习中心,习近平还同美国青年学生进行了面对面交流。“中美关系的发展,离不开两国人民的热情参与和大力支持。进一步增进中美两国16亿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将决定两国关系的未来。”
2013年5月,习近平在会见美国洛杉矶市长维拉莱戈萨时指出,推动中美关系发展,也要自下而上。中美关系根基在地方、在民间、在基层。中美关系发展离不开地方交流合作,更离不开两国人民广泛参与和积极支持。双方要从地方做起、从民间做起、从基层做起,发挥地方特色,实现优势互补,通过实实在在的合作,夯实中美关系的社会基础。
习近平认为,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快速发展,但电话、网络永远不能取代人与人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植根于人心的友情,才是牢不可破的。“我们要鼓励和扩大两国人民友好往来,拓宽两国地方、智库、媒体、青年、社会各界交流渠道,不断夯实中美友好的社会和民众基础。”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