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国如何拓展合作?
美国舆论涉华负面情绪有所上升,并不代表这种情绪已经成为涉华舆论的主流。近日, 94位美国知名企业的首席执行官联名致信习近平主席和奥巴马总统,呼吁习主席对美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两国领导人聚焦双边经济合作,推进中美双边投资协定(BIT)谈判,认为“作为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美之间需要一种正面和长远的商业伙伴关系,这对全球经济稳定发展至关重要。”这些大公司包括美国几乎所有的重要企业,其呼吁反映了美国企业界对中美经贸合作的重视和习近平此访的期待。
中美重新打开交往大门40多年来,不论两国国内政治如何变化,政府领导层如何更迭,还没有出现任何一方主观上想把两国关系搞砸了的现象。也就是说,主观上,双方都把促进和发展中美关系放在首位,同时把客观上有可能对两国关系产生冲击的分歧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减少和抑制消极因素,努力扩大两国关系中的积极面,始终是中美关系的基本诉求,也是中美关系能够总体上保持向前发展的关键所在。
两国关系中的积极面大于消极面,其根本原因在于中美之间共同利益大于分歧。有时分歧的激化会让关心和支持两国关系的有识之士感到沮丧,但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在有效管控分歧的同时,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扩大双方利益的汇合点、深化两国互利合作上去,这越来越成为两国的一个高度共识。每一次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都会产生一个长长的成果清单。仔细研究一下这些成果清单就会发现,两国合作的领域不断拓宽,合作的层次不断深入,而且由双边更多地向多边领域拓展,涉及第三方的合作也在不断增加。双方合作多了,占据主流,分歧自然会退居次要地位;合作多了,也会为分歧的解决创造更为积极的氛围。
王毅外长日前在有关习近平访美的演讲中,一口气罗列了此访期间双方将可能达成重要共识和签署重要合作协议的十多个领域,其中包括经贸、能源、人文、气候变化、环保、金融、科技、农业、执法、防务、航空、基础设施等。其中,双方BIT谈判会取得何种新的重要进展,两国为双边贸易、相互投资等领域设立什么样更高、更富有雄心的目标,特别值得期待。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