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意识形态工作战略战术上,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攻”与“守”的关系。当前,国内矛盾与国外因素相互交织,思想文化交流与思想价值交锋互为激荡,“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交互作用,境内境外、网上网下敌对势力基本形成力量整合和行动默契,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环境形势异常复杂严峻。特别是少数西方大国凭借强大经济、科技、文化实力,长期把持和垄断国际话语权,不遗余力地对我国兜售和输出所谓的“普世价值”,实施以“西化”、“分化”为图谋的和平演变,而国内一些敌对势力也应声鼓噪、遥相呼应,常常利用党和政府的一些失误和各种社会矛盾,大肆炒作和鼓吹所谓的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和宪政民主,极力混淆是非判断标准,颠覆传统思想价值,甚至丑化、贬损、否定党和政府的历史与现状。这种渗透与反渗透的斗争,从根本上讲是两种制度、两种道路、两种价值观的斗争,不加分析地“去意识形态化”、“去政治斗争化”等论调,都被历史和现实证明只能是一厢情愿、自我缴械。因此,我们必须在敌强我弱的险恶环境中变被动为主动、变守势为攻势,针锋相对地予敌以绝地反击、迎头痛击,决不能犹抱琵琶、左顾右盼,更不能鸦雀无声、退避三舍,尤其在涉及旗帜、道路、制度、价值观等大是大非问题上,必须立场鲜明、态度坚决,敢于“亮剑”、敢于进攻,坚定捍卫和固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流价值。
在意识形态工作方式方法上,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破”与“立”的关系。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形势与任务、环境与对象、媒介与阵地已发生很大变化,我们工作的观念理念、思想思路、手法手段、方式方法也应当有破有立、与时俱进。所谓“立”,就是要让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更强壮地“立”起来,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扎实地“立”起来,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改变。所谓“破”,就是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首先,要创新话语体系。要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用以解读中国的基本国情、价值理念、发展道路、内外政策,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大众论述”,构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中国论述”。其次,要创新表达理念。意识形态工作不能陷入“自说自话”、“自弹自唱”的表达怪圈,而应当放低身段、多接“地气”,以平视而非俯视、探讨而非命令、理性而非意气、生动而非刻板、新颖而非老旧的方式方法,把宣传教育与服务引导、满足需求与提升素质、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再次,要创新技术手段。必须瞄准信息科学最前沿,抢占网络技术制高点,大力实施“互联网+宣传”战略,加快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现代化建设进程。
在意识形态工作体制机制上,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分”与“合”的关系。“分”与“合”是相辅相成、互促互进的,没有“分”的“合”必定无人负责,一事无成;没有“合”的“分”肯定各自为战,难成一事。所以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体制机制,既要明确分工负责,又要强调齐抓共管。其一,要树立“大宣传”理念。意识形态工作是全党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必须全党高度重视,全党齐抓共管。从这个意义上讲,各级各部门都既是“工作部”,也是“宣传部”,都担负着教育群众、引导群众、争取人心、凝聚人心的重要职责,都应当在思想引领、舆论推动、精神激励等方面发挥各自的重要作用。其二,要强化“一盘棋”思想。各级各部门都应当按照中央统一要求和部署,在大局全局下思考、谋划和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具体工作可以结合实际体现区域性、创造性,但大政方针、目标方向等原则性问题必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其三,要形成“大合唱”格局。要按照党委负总责、宣传部门为主抓、其他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体制,把意识形态工作贯穿和融入各个部门的行政管理、行业管理、社会管理之中,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负责,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作、内外策应的集团化作战格局。特别是各级党组织“一把手”,要旗帜鲜明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责无旁贷担负起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责任,努力把各级党组织建成意识形态工作坚强堡垒。
(作者:湖南省怀化市政府秘书长、办公室党组书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