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对共产主义的误读
关于共产主义本身,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站在21世纪的历史制高点上,通过辩证法的运用,破除了种种误读,实现了远大理想与当下现实的对接。
首先,共产主义不是“土豆烧牛肉”那么简单。这是指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曾经存在的误区,所谓“土豆烧牛肉”即苏联赫鲁晓夫的口号,将共产主义物质标准化。这样带来两个后果,一方面,只要物质标准本身不那么高,那么共产主义太容易;另一方面,将共产主义理解为物质上的实现,那就取消了理想的崇高性,容易庸俗化。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共产主义作了初步的、但却是深刻的概括,他将共产主义视为私有制社会的积极扬弃,能够从根本上终结人性的异化现象,从而使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成为现实。他以超越前人的历史视野宣告,共产主义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以及人自身的内在选择、设计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是历史之谜的解答。显然,这完全不是建立在物质生活标准之上的,而在一定物质文明成就的基础之上的人之理想状态的标准,这个标准超越了物质,也超越了过去的阶级社会中人们的解放诉求,因此,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伟大社会理想。这样的理想成为自愿高尚的人们的一生之追求,完全是顺理成章的,没有人可以否认马克思论断的价值内涵。
无论是从世界普遍的物质文明状态,还是从人类社会关系的“丛林性质”以及人的素质状态来说,共产主义尚处在理想之中,就像天际的闪耀的红星,它温暖着我们,但还不能到达。
其次,共产主义并非遥不可及,更不能以远为放弃之理由。正因为最高理想的实现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奋斗。荀子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用在这儿完全合适。在现实意义上,我们现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让国家更加富强,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就是向着最高理想所进行的实实在在努力。
关于共产主义因远大而不容易的性质,马克思亦早有预见,他说“历史将会带来这种共产主义行动,……在现实中将经历一个极其艰难而漫长的过程。”对于共产主义运动来说,如果在某些阶段出现过“快速进入共产主义”的口号,因此而有了某些简单化乃至粗暴化的做法,那么我们要说,这不是马克思的责任,共产党人应当科学理性地总结一切经验教训。
之所以说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站在21世纪的历史制高点上,就是因为它涵盖了从世界到中国的相关经验教训。
为什么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选择的时期,会发生较大面积的腐败以及作风衰退的现象呢?200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项公开的调研显示,在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和学者中,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逐渐淡化,甚至丧失。在调查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产生危机的原因时,超过半数以上的受访者认为是部分领导干部和教育者自己不信仰共产主义了。数据未必完全具有科学性,但是党员领导干部中出现的问题的确不是个别的、少量的。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腐败问题、作风问题不完全是思想观念问题,比如制度就很重要,但其与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失落也有着必然的联系。在2013年8月19日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就曾指出:在我们党员、干部队伍中,信仰缺失是一个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在一些人那里,有的以批评和嘲讽马克思主义为“时尚”、为噱头。当这些人以批评和嘲讽马克思主义为乐趣时,我们没有办法去相信他们的内心会向往全人类的解放,会摆脱物欲主义的异化禁锢。相反,所有为共产主义奋斗,为中国人民的幸福而奋斗的人,没有一个人会嘲讽共产主义这个伟大的文明目标。
需要指出的是,邓小平在1989年曾经尖锐指出,他所提出的包含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在内的“四个坚持”,“不是没有讲,而是缺乏一贯性,没有行动,甚至讲得都很少。不是错在四个坚持本身,而是错在坚持得不够一贯,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太差。”在此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的此次讲话再一次印证了十八大以来党的新气象、国家的新气象。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