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食品安全源头在农产品,基础在农业,必须正本清源,首先把农产品质量抓好。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环节,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2013年12月23日至24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2年,一部介绍中国美食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受到了观众广泛的好评。该片介绍了各地美食所呈现出来的色香形味,让海内外观众领略到了中华饮食之美。然而,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却让舌尖上的中国之“美”受到了舌尖上的中国之“危”的挑战,有鉴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用“舌尖上的安全”这个形象的比喻,直面食品安全这个重大社会问题。

“舌尖上的安全”大如天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些年,食品安全问题突出,备受全社会瞩目。一日三餐是“天大的事”,确保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关系到老百姓的健康生活、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发展、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关系到国泰民安的中国梦。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食品安全社会关注度高,舆论燃点低,一旦出问题,很容易引起公众恐慌,甚至酿成群体性事件。毒奶粉、地沟油、假羊肉、镉大米、毒生姜、染色脐橙等事件,都引起了群众愤慨。再加上有的事件被舆论过度炒作,不仅重创一个产业,而且弄得老百姓吃啥都不放心。”习近平总书记对此深切地强调,“想到这些事,我心情就很沉重”。

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习近平总书记将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提升到关系党的执政能力和地位的高度,他强调:“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我们党在中国执政,要是连个食品安全都做不好,还长期做不好的话,有人就会提出够不够格的问题。所以,食品安全问题必须引起高度关注,下最大气力抓好。”

食品安全对老百姓来说是关乎身家性命的大事。党中央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体现了我们党始终保持着“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的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品质,体现了我们党矢志不渝地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的优良传统,体现了党中央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坚定信心。

“食”字下面是“良”字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对于食品安全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场合多次重点谈及,并提出了治理目标和措施。食品安全说到底是市场中的利益、道德与制度的关系问题。没有道德支撑的市场利益是嗜血的魔鬼,不受制度约束的市场利益是洪水猛兽,道德与制度就是将市场利益这匹野马驯化成为良驹的缰绳。

人居良心下,是为食。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食品生产必须是有良心的。中国市场之大,食品生产经营体系之庞杂,即便有严格的监管体系,在短时间内也无法全程扫描到市场的边边角角,总会有监管不到的地方。因而,食品生产经营者们的良知则成为了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时间和地点调研时,向广大食品生产与经营者们多次提出了注重食品安全的殷切希望与要求。企业只有用良心做出放心产品,才能走得更远、走得更稳、走得更快。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之间也应互相监督,如果食品生产者不通过经销通道也无法到达餐桌,只有彼此树立起基本的道德底线,做好良心产品的信誉监督,也才能真正维护好农产品市场的安全与发展,才能实现利己与利他的共赢,也才能真正确保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