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需有全球观与历史观(2)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需有全球观与历史观(2)

以德国为例,东西德统一事实,揭示学者与政治精英的良知、公平与大局意识。

2.在制度变革步入成熟、定型时期,特别需要把握好理念优于制度、制度优于技术的发展思路。近些年来,我国社会保障学界越来越重视技术、数据、模型等,这是学术发展进步的重要表现,但同时也存在着忽视理念、轻视思想的倾向,甚至有些研究成果完全忘却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建制初衷,忘却了社会保障与生俱来的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团结的本源职责,忘却了社会保障改革的出发点。当前在大众媒介与学术刊物中,就不乏将个人得失凌驾于公共利益之上、将局部利益优于国家与全局利益进行考量、用利己主义取代集体主义的取向。这种倾向完全有可能将弥补个人或家庭保障不足的公共社会保障制度引向难以自我承担的个人负责下的私有化,完全有可能将主要用于弥补市场失灵的社会保障制度引入过度市场化的泥潭,最终使社会保障制度陷入不确定之中,从而也就无法再担负起为全民解除后顾之忧、提供稳定安全预期的重任。因此,我多年来一直强调,在社会保障领域必须确立理论优于制度、制度优于技术的改革与发展思路。在此,不是说技术不重要,而是理念更重要,至少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变革的关键时期是如此,因为只有树立科学的社会保障理念,才可能设计出合理的制度安排;只有在合理的制度安排下,优良的技术方案才会全面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否则,就可能南辕北辙,偏离正常与可持续的发展轨道。在科学的社会保障建制理念中,价值取向与价值判断至关重要。在判断社会保障制度是否优良时,首先应当问一问:它能否为全体人民提供稳定的安全预期,是否建立在互助共济的根基之上,因为互助共济是稳定安全预期之根本所在。除了精算平衡、追求效率,我认为社会保障学界更应当关注和重视这一制度应当具备并实现的社会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等,即公平无价、尊严无价,政治追求、分配正义、社会团结、集体文化、国家安全等无价,社会保障制度维护这些正向的价值观、发展观,具有这样多的很难用个人收益、经济效率来计量的内涵,正是它的可贵品格所在。社会保障学者与社会保障专业教育,难道不应当自觉地维护这些可贵的品格么?

3.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时,特别需要有全球观与历史观。全球观讲的是宽度,历史观讲的长度。没有观察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宽度,难以辨识制度的优劣;没有考察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长度,无以把握这一制度成败的真假。一方面,以他国为镜,可以发现社会保障发展的普适规律即客观规律,而尊重普适规律是让改革少走弯路的必由之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需要尽可能地了解世界各国的做法与经验,但并不是所有国家的东西都可以照搬,也不是所有国家的做法都可以借鉴,借鉴的重点同样需要看是否符合社会保障制度的客观规律,是否真正经历过历史长度的检验,是否能够与中国的国情相融合。我就一直主张中国的社会保障改革应当远学德国、近学日本,德国最有资格说社会保险制度的优劣,最有资格证明社会保险制度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日本与我国具有相同的文化渊源,从而对我国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最具借鉴价值。不仅如此,德、日都是大国,大国自有大国之道,而大道至简,在很多方面都会有更多的共性。另一方面,以历史为镜,可以汲取前人智慧,更可以避免重蹈失败或失误的教训。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不曾中断,一直柔性传承的政府主导、家国一体的社会保障传统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汉唐盛世都与当时的社会保障制度密切相关,并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有许多可以启示今天的经验,也有许多深刻的教训。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多年,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都是如此。时间愈长,结论便愈清晰。因此,社会保障改革与制度建设不能搞成“短平快”的工程项目,而是需要从长计议、从全局计议。很显然,当前在这些方面还做得不够。强调社会保障改革与制度建设必须有宽度、讲长度,其实是要尊重制度的客观规律和尊重发展变化中的中国国情,不以规律为由脱离国情,也不以国情为由扭曲规律。

我国的社会保障发展已经驶入了快车道,制度变革更是从长期试验性改革状态进入了走向成熟、定型的关键期。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改革还面临着巨大挑战,如人口老龄化在加速、新自由主义在泛滥、社会保障制度变革的环境更加复杂,再加上城市化的冲击、传统路径的约束以及现行制度的一些内在缺陷,深化改革的任务异常繁重。在全面深化我国社会保障改革进程中,特别需要调动市场资源与社会资源,以壮大这一制度的物质基础,但也要防止市场化变成市场教、拜物教,改革不能忘记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初衷,而是为了完善这一制度体系以便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应当在坚守社会保障制度互助共济根本的基础之上,不断优化制度体系的结构,确保主体各方的责任得到更加合理的分担,理性促使其持续发展,以为全民提供稳定的安全预期,实现促进社会公平与社会团结、增进国家认同与公益意识、维系经济社会长期协调发展的多重目标。

希望我国的新型社会保障制度早日成熟、定型,不仅能够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世代幸福提供可靠的保障,而且可以为当代世界社会保障的发展提供正面的示范。希望我国社会保障学界为此贡献大智慧,社会保障教育界为此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注:

本文为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在全国社保教学会议上的致词。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