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需有全球观与历史观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需有全球观与历史观

各位代表:

大家好!

这是中国社会保障学会成立后举行的首次全国社会保障教学研讨会,它是学会为全国社会保障教育领域搭建的交流平台,旨在促进教学交流、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推动社会保障学科发展。感谢华中科技大学及社会学系为本次会议的召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感谢以童星教授为首的教学委员会特别是具体承办会务的丁建定教授团队为会议举行付出的心血!还要特别感谢教育部高教司张爱龙司长专程到会指导!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是在有关各方支持下成立的全国性学术团体,是我国社会保障领域专家学者共同建设的学术家园。在筹备学会的阶段,我们就确立了学会应当肩负四大使命,即促进社会保障理论繁荣、助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推动社会保障学科发展、参与社会保障国际交流。学会成立半年来,完成了一系列的登记手续,完善了内部管理制度,建立了内容日益丰富的门户网站,并同时在上述四个方面发力。我们成功地举办了一系列重要的学术会议,包括第八次东亚地区的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保障研讨会、深化医改与“三医”联动研讨会、首届全国社会保障青年学者论坛,共同在韩国首尔主办了第十一届社会保障国际论坛,以及今天在此举办的全国社会保障教学研讨会,下半年还将在北京举行养老服务业发展高层研讨会和社会救助国际研讨会、在德国举行中欧养老保险研讨会等。我们有组织地开展了一系列专题调研,包括与全国政协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合作开展医改调研,与中国红十字总会事业发展中心合作开展养老服务业调研,组织团队开展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社会保障调研及有关残疾人事业的调研,多个调研组成员到北京、山东、广东、浙江、江苏、湖北、重庆、新疆、贵州等开展了前述专题调研活动,取得了极有价值的资讯与成果。这些活动已经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特别需要提到的,学会编印的《工作简报》与内部资料《民生专报》(1-4)得到了多位中央领导同志的关注与重要批示,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资政功能正在得到发挥。目前,学会正在计划推进系列社会保障理论与学术建设工程、围绕社会保障领域中的重大改革任务为决策层提供智力支持,同时强化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我们相信,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作为全国社会保障学界的综合平台和所有参与者共同建设的学术家园,一定能够担负起自己的使命,更好地为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健康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在此,我还想就社保改革与大家分享三点看法:

1.社会保障改革与制度建设已经进入关键期,特别需要理论学术界理性建言。我国的社会保障改革虽然要迟于经济改革,但也已经近三十年了,但过去一直是地方为主推进的“摸着石头过河”式探索,长期缺乏科学的顶层设计,国家层面的统筹明显不足,以致于每个社会保障项目在各地改革试验中的模式创新层出不穷,出现了世界罕见、也被国内学者津津乐道的社保模式异常繁荣,这在改革初期可以理解,但长期如此则是一种乱象,它的直接后果就是任何一项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都无法凝聚共识,任何一项社会保障制度的变革都无法快速进入成熟、定型的阶段,从而也无法为全体人民提供新的稳定的安全预期,这是我国社会保障改革成就巨大却又无法让人信任的根本原因。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新时期的社会保障制度变革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尽快地让整个社会保障制度或者至少是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能够理性地进入制度定型期,它的追求目标是构建成熟的既符合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客观规律、又能够适应中国发展变化中国情、还能够真正为全民提供稳定安全预期的新型社会保障制度。与“摸着石头过河”年代相比,新时期深化社会保障改革不仅需要更大的改革勇气,而且更需要理论智慧与决策理性。因为现在的改革所面临的局面更加复杂,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新的利益格局也更加复杂,既有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更有以往渐进改革中形成的不成熟甚至是有明显缺陷的路径依赖。因此,在现阶段社会保障这一重大制度安排面临最终选择与决策的关键时期,特别需要知识精英、政治精英具备良知和促进公平、维护大局的意识,有对国家与历史的责任担当精神,理性建言,理性决策,因为社会保障制度关乎全民切身利益与子孙后代的切身利益,关乎国家全局与长远发展,当前特别需要吸取以往的一些教训(如集体企业养老保险等),防止犯方向性错误。社会保障学界因能够影响舆论、也能够为决策提供服务,责任特别重大。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