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才成长的三大支点

青年人才成长的三大支点

青年人才一般是指35岁以下,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对于财富创造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或潜能较突出的人。青年人才的结构应该是金字塔型的,要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需要尖端科学的青年人才,更需要大批埋头苦干的青年创业人才;不仅需要运筹帷幄的青年领导人才,更需要千千万万的基层青年人才。

德国社会实现向高精尖成功跨越的经验表明,拥有一支高技能的劳动力队伍很重要,前总统赫尔佐克曾指出,德国需要的不是更多的博士,而是更多的技师。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转型时期,大量青年人才的脱颖而出,需要营造一个温暖适宜的社会环境,笔者认为,尤其要抓住以下三个支点。

机会:平等赋予每个青年

人力资本理论的构建者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投资不仅能提高个人的知识和技能,带来丰厚的货币和非货币收益;也成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随着我国经济多年快速发展,教育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但发展不均衡限制了一些青年的升学和成才基础。尤其在中西部贫困地区,有些中小学的教学条件和质量较差,在中考、高考中处于劣势地位。

近几年一些名校录取农村籍大学生的比例下降,就引发了“寒门难以出贵子”的讨论。要进一步促进我国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赋予每个青年平等的成才机会。一要促进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弥补贫困地区的资金不足,改善师资和教学设施条件。二要在更大范围内推行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一对一”帮扶活动,发达地区学校的老师到贫困地区学校挂职,贫困地区学校的老师到发达地区学校进修,以提高教学质量。三要深化中考、高考制度改革,取消一些不合理的考试内容、加分制度和推荐制度,为青年提供一个公平的人力资本投资环境。

发展:为青年创造良好前提

初次就业是职业生涯的起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职业发展的潜力。我国的人口基数和就业压力一直较大,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2013年被称为“最难就业年”,2014年毕业生上升到727万人,2015年达749万人。同时,“拼爹”“萝卜招聘”“吃空饷”等一些现象体现的是社会关系的越界利用,因而挤占了一些优秀青年的就业机会。

要优化就业环境,为广大青年创造良好的事业发展前提。一要清理“吃空饷”等现象,并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为青年、尤其是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二要弱化户籍的功能,并逐渐实现社会保障的全国统筹,为青年跨地区就业和合理流动提供条件。三要建立人力资本导向的就业机制,倡导能力本位,限制社会资本的不合理利用,让拥有更多知识和技能的优秀青年脱颖而出。四要充分发挥青年敢作敢为、勇于创新的优势,推广创业教育,并提供项目论证、资金筹集、企业创办等一条龙创业咨询与服务,推动青年创业,以落实“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