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稳增长还有哪些“压舱石”?(2)

中国经济稳增长还有哪些“压舱石”?(2)

2.促改革:释放“制度红利”

【数据】截至目前,国家已取消和下放586项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提前完成取消和下放1/3以上审批事项的预定目标。投融资体制改革走向深入,中央层面核准项目累计减少了76%。政府定价范围大幅缩减,新的中央定价目录中,定价项目将减少到20项。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限制类条目由79条减少到38条。

9月2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压减中央定价目录,以改革举措推动市场发挥更大作用。

简政放权、投融资体制改革、财税金融价格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国有企业改革——今年以来一大批带有顶层设计性质的综合性改革方案相继出台,改革攻坚力度不断加大,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发挥,结构调整取得了来之不易的进展。

需求结构继续改善,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上半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60%,同比提高5.7个百分点;网络零售等新型消费模式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已接近10%,旅游、信息、文化、健康等服务消费持续升温。

产业结构调整扎实推进,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型趋势明显。上半年服务业增长8.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上升到52.5%。新登记企业中第三产业为160.7万户,占比80.3%。工业结构加快调整,传统产业中缺乏竞争力的企业逐步退出市场,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保持较快增长,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智能电视、轨道交通设备等产量实现两位数甚至成倍增长。

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统筹推进,一批新的增长极、增长带逐步形成。经济体量较大的东部地区以及大部分中西部地区运行总体平稳,结构调整起步早、力度大的地方发展态势普遍较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加快从蓝图变为现实。

“改革创造了中国发展最大的红利,也将创造带动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红利。”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郭春丽说,从金融改革看,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和一年期以上存款利率上限、《存款保险条例》正式实施,显著强化了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市场作用。

此外,从财税改革看,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债券融资,在十省市开展地方政府自主发债试点,2015年地方政府债券规模增加到5000亿元,都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和防范化解宏观经济风险。郭春丽指出,未来财税领域还将在理顺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出台环境税、完善预算体制等方面进一步推进改革,有望通过建立起现代财政制度,激发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释放新的“制度红利”。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