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建言“十三五”)

踏上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建言“十三五”)

摘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编制与实施“十三五”规划的一条主线。其核心是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关键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基础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水平。深度融合、创新能力和科学素质三者互为条件,因果关系密不可分。路径是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国家创新体系,进而在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编制与实施“十三五”规划的一条主线。其核心是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关键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基础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水平。深度融合、创新能力和科学素质三者互为条件,因果关系密不可分。路径是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国家创新体系,进而在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需要紧密结合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趋势、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大需求,制定技术路线图和发展路线图。深入实施专利、标准、品牌战略,保护好知识产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集成和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尤其是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要充分激发群众创造活力,汇聚更加强劲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能量,将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短板是原创能力。在科技部调查的十大领域、1149项关键技术中,195项(17%)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355项(31%)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或相差不大,还有599项(52%)与国际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我国技术水平的基本格局从全面跟踪逐步向领跑、并跑和跟跑三者并存转变,成为具有重要影响的科技大国。科技大国要成为科技强国需要在原始创新能力上狠下功夫,而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关键在基础和前沿技术研究。基础研究是重大技术变革的基础,长期依靠技术引进是靠不住的,关键核心技术也无法引进。中央财政应加大对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的研究投入,到2020年基础研究达到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的10%以上。

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刻不容缓。从根本上说,加快科技、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是一项基础性社会工程,是政府引导实施、全民广泛参与的社会行动。根据中国科协第九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有几个特点值得关注:一是东西部地区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进一步拉大,由2010年的大约10个百分点扩大到2015年的15个百分点;二是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科学素质水平进一步拉大,由2010年的大约3个百分点扩大到2015年的7个百分点;三是农民科学素质水平偏低,提高缓慢。不难看出,提升西部、农村居民和农民的科学素质水平迫在眉睫,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中央高度重视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已经在有关文件提出明确目标, 到2020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要超过10%;要将这个要求纳入各级政府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将西部、农村居民和农民作为重中之重任务落到实处。

加快从创新资源、创新主体、创新机制和创新环境建设创新体系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路径之一。在这个四维创新体系中,创新资源是创新活动的基础,包括人才、经费、大数据,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创新主体是创新活动的行为主体,包括企业、大学、研究机构、中介机构和政府;创新机制是创新体系有效运转的保证,包括激励机制、竞争机制、评价机制和监督机制。其中评价机制的基础性最强,而执行难度也最大。如果没有正确、客观的评价,就谈不上有效的激励和监督;创新环境是维系和促进创新的保障,包括创新政策、法律法规、文化等软环境,信息网络、科研设施等硬环境,以及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外部环境等。近期,在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下,中央出台了不少深化改革的好文件,认真学习、贯彻好有关文件精神,优化创新资源、激活创新主体、建立创新机制、创造创新环境,关键是抓好落实落地。

(作者为全国政协委员)

责任编辑:周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