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人民,创作出有灵魂共鸣和永恒价值的作品
参加了去年文艺工作座谈会的湖北文联主席熊召政说,作家最好的写作状态是心中有爱,有爱才能产生激情,才能写出渴望。而人民才是艺术工作者爱的主体。讲话指出,“热爱人民不是一句口号”。文艺工作者更不能空谈人民,只有心怀着情感,体味着人民的喜怒哀乐,才能创作出与人民有着灵魂共鸣、具有永恒价值的作品来。
著名舞蹈理论家、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冯双白说,总书记从人民需要文艺、文艺需要人民以及文艺要热爱人民的辩证关系中,论述了艺术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曾有一段时间,人们对文艺价值的认知存在偏差,单纯以商业价值作为文艺作品的终极标准,过度追逐收视率、点击率。为此讲话提出,“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这意味着,文艺作品好不好,人民的点赞说了算。
尊重中华传统文化的力量,找回精神的原点和源泉
“中华民族发展到今天,面对各种外来思潮的挑战,人们在精神的构建上曾出现过价值的模糊或偏差,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曾被淡忘或被曲解。”冯双白说,“对此,总书记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因此,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要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找回精神的原点和基地。
讲话提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熊召政认为,文化是我们的身份,是我们的血脉,也是我们的胎记。一代又一代文艺工作者应该肩负重任、勇于创新,让我们的文艺作品继续唱响爱国主义的主旋律,充分发挥文艺在传播爱国主义、凝聚民族力量、高扬时代精神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
进一步提高文化自觉,为艺术家创作提供良好环境
讲话提出,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要把握住两条:一是要紧紧依靠广大文艺工作者,二是要尊重和遵循文艺规律。
“要依靠文艺工作者,因为他们懂得文艺规律。”于平说,总书记讲话本身就体现了党领导文艺工作的一种方式。不但文艺工作者,文化管理部门也要提高文化自觉。这种“自觉”不是空谈,而要有切实的举措。
作为文艺评论家,于平对讲话中提到的加强文艺评论工作的内容格外有感触。“文艺繁荣,离不开艺术家,也离不开批评家,批评家也要有担当。”他说,“通过批评,帮助文艺家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如同医生一样,不去医治、不去批评,反倒是害了他。”
“好的文艺批评,不是简单地有好说好,有错说错,而是要提出建设性意见。”于平说,“批评家也要深入人民深入生活,体察到人民群众审美需求的变化,当艺术家没有自觉意识到这种变化时,批评家有责任提醒与帮助艺术家认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