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馆

体育馆

编导手记

摘要:2001年7月31日傍晚,申奥成功后的北京城内没有安静的角落和理由。街道两侧的人们手舞足蹈,路面上的轿车插着小红旗并且不断鸣笛,某栋建筑物的8层窗户突然打开,一位11岁的小男孩儿冲着天空的礼花大喊:“我们赢了”!

2001年7月31日傍晚,申奥成功后的北京城内没有安静的角落和理由。街道两侧的人们手舞足蹈,路面上的轿车插着小红旗并且不断鸣笛,某栋建筑物的8层窗户突然打开,一位11岁的小男孩儿冲着天空的礼花大喊:“我们赢了”!

整整14年之后的2015年7月31日,电视机里的画面是BTV新闻频道的申冬奥大直播,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拆开信封,读出了“Beijing!”,时长不足1秒的词语却像一个重磅炸弹,炸开了整个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社交网站。每个人都被申冬奥的喜讯刷屏,却没有一丝不悦之情。

当年的那位推开窗户咆哮的11岁少年,如今已成为了BTV的一位25岁的纪录片导演。他的手机传来了一条消息,“太爽了!!!”,然而这条消息的发送者的头像我从未见过。点开消息查看,是五棵松体育馆的董志德,也就是此片的主人公。

他原本使用的头像是本人的照片,而此时却更换成了我们《中国梦-365个故事》之《体育馆》一片中最美丽的镜头截图:一个男子的背影,手持对讲机,头顶上方是一排舞台灯光,光线有层次地打亮了整个体育馆。

我问董志德是否考虑更换头像,他明确地表示“不换了!”。曾经经历了2008年奥运会的董志德,没有留下特别美丽的照片。他现在使用的这张“极其满意”的头像照片,得益于五棵松体院馆给予我们拍摄时的极大支持以及《中国梦-365个故事》团队的努力成果。

“北京电视台申冬奥大型直播报道”需要我们新闻评论部大型专题节目科制作几个人物小片用于当天的直播,制片人吴群老师在浏览人物名单和个人事迹之后,选定了几位人物并要求我们几位编导按照《中国梦-365个故事》的标准成片。将董志德这位人物分配给我的目的,是希望我作为青年导演,在片子中体现年轻人的活力,并加入时尚、动感、现代的气质。

拍摄前,我请来我们组的另外一名青年导演胡驾之,由他担任此片主摄像,我负责副机位的拍摄。双机拍摄能够捕捉现场发生的更多细节,两名导演也能在片场进行创作的交流。事实证明,最后片子中呈现的诸多精彩的镜头,来自于两位具有拍摄能力的导演在现场的讨论和激励。

前期的顺利拍摄让我在后期能够有更多余地进行剪辑创作,最终我选用倒计时的方式架构全片,并配以节奏感的音乐和剪辑风格。虽然我在后期阶段时遇到了机房硬盘故障,导致重新上载素材、重新挑选素材、重新剪辑,通宵达旦、点灯熬油地奋斗了3天,好在没有影响最后全片质量,如期交片。

交片后的第二天,我在沙发上躺了整整一天。睡意昏沉的我,却没有让电视机和手机闲着,因为我以及为此片帮助过的人们,都在等待着最后的喜讯。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