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省部级)参考解析(2)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省部级)参考解析(2)

核心提示:阅读题目,本题要求谈对一种说法的见解,换言之,就是阐释该说法。题干明确说明结合“给定资料”,要求提及全面、简明,所以不要单纯着眼于从“给定资料2”中提及要点,以免遗漏要点。

四、假如你是平阳县的大学生村官,请根据“给定资料5”,为政府网站写一篇短文,向社会介绍鹤溪缸窑,以期促进缸窑的愀复与发展。(20分)。

要求:

(1)内容具体,符合实际;

(2)通俗易懂,表达简明;

(3)不超过400字。

【思路点拨】

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由题干可知,本题要求根据“给定资料5”,为政府网站写一篇短文。这就提醒我们:本题的作答范围是“给定资料5”,因此,“给定资料5”需要重点研读,并从中提取要点。题干中还要求“向社会介绍鹤溪缸窑,以期促进缸窑的恢复与发展”,这句话主要是提示考生短文的作答内容是介绍鹤溪缸窑,介绍的目的是促进缸窑的恢复与发展。所以,考生在作答过程中,不能忽略三方面内容:一是鹤溪缸窑的历史;二是鹤溪在发展缸窑方面的优势;三是呼吁社会来鹤溪发展缸窑产业。在作答时需要注意几点:一是行文体现大学生村官身份;二是短文需要标题;三是“四点要求”。

阅读材料,提炼要点

作答这道题目,我们首先要把握“给定资料5”中每一段材料所反映的内容。

第一段,介绍鹤溪缸窑的辉煌历史功绩。

第二段,介绍商周时期缸窑的早期发展。

第三段,介绍明万历年间缸窑的初期发展历程。

第四段,介绍新中国成立后缸窑发展的全盛阶段。

第五段,介绍进入六七十年代,缸窑发展由空前繁荣转为衰落。

第六段,介绍鹤溪镇发展缸窑得天独厚的自然及人文条件,同时也表达出对鹤溪缸窑发展的忧虑。

第七段,点明鹤溪缸窑的历史及现实价值。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由于题干要求以短文形式,因此,考生的答案需要有一定的逻辑性,考生可以按照“介绍平阳鹤溪发展缸窑的自然及人文优势,继而介绍鹤溪缸窑发展的历史,转而提出溪缸窑当期发展困境,最后呼吁社会参与到缸窑的恢复及发展中”的逻辑思路作答。

【参考答案】

鹤溪缸窑期待恢复与发展

平阳鹤溪缸窑拥有百年厚重的历史。鹤溪镇拥有生产缸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其窑土资源丰富、烧窑条件一应俱全、窑缸整体布局十分合理。鹤溪缸窑是浙南民间手工艺的缩影,更是研究陶瓷发展鲜活的史料。

早在商周时期,浙南先民就掌握原始制陶技术,平阳则以鹤溪缸窑创建时间最早;到明万历年间,鹤溪缸窑经历了村庄建窑、私人办陶、陶器合作社、化学工业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制陶业迅猛发展,经历了生产合作小组、生产合作社、国营性质的工厂等阶段,这一时期缸窑生产完成了援外任务、解决了上海无缸砖的后顾之忧,使缸窑烧制达到了全盛时期。

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缸窑在浙南只有空前的繁荣。由于缸窑恢复私人作坊方式,导致设备简陋、缺乏更新,使缸窑的数量和继承人不断减少。缸窑的传承和发展已经到了危在旦夕的时刻,作为平阳一名大学生村官,我迫切呼吁社会各界关注鹤溪缸窑的恢复与发展,守住鹤溪的传统、百年的文化。

 五、“给定资料6”中的题字“岁月失语,惟石能言”能触发人们许多思考和感悟,请参考“给定资料”,以“岁月失语,惟石能言”为题,写一篇文章。(35分)

要求:

(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有思想性;

(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内容充实,语言畅达;

(4)总字数800-1000字。

【写作思路】

2013年的省级作文题题目要求围绕“岁月失语,惟石能言”带来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文章,并给出题目,属于命题作文,但“岁月失语,惟石能言”颇为含蓄,我们可以加副标题来点明题意;根据题目要求,考生可以自选角度,树立其观点和立意。

通过分析给定资料,我们可得出材料反映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问题,因此文章观点立意就应该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保护”来展开论述。资料1说明的是传统婚礼习俗对凝聚乡村生活文化的影响,是传承民族精神的一种载体和形式;资料2则从倒卖文物、缺乏文物保护意识、民间文化的没落等入手分析了文化保护的必要性,尤其强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同时也指出了某些官员在文化保护方面存在的误区。资料3指出在文化工程保护建设中要重视保留原真性和生命力,使其成为真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4通过妈祖文化的追溯和探讨,突出其精神信仰的传承。资料5描述了民间手工艺-鹤溪缸窑的发展历程和意义以及其面临没落的现状。资料6通过作家F对贺兰山岩画、皮影戏等独特的地域文化的感悟,来引出其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所思所想,以及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如何保护。

开头部分从“岁月失语,惟石能言”感悟出发,得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将有助于提升我国的软实力,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第二、三段提出结合材料和实际,提出两个分论点并进行论证分析: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让民俗文化“活”起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还要注重修炼内功。

第四段通过引用温总理的名言阐述文化发展对国家发展的影响,提升思想高度。并进一步指出其意义和发展目标。

【参考例文】

 岁月失语 惟石能言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承续中华民族文化

被誉为“民间文化的抢救人”的作家F在看到雄浑壮阔、原始古朴的贺兰山岩画后,感慨良多,并留下“岁月失语,惟石能言”的题词警醒后人。当千古岁月逝去,伟大的先人们却为我们留下了“能言”的各种文化瑰宝,这些文化瑰宝不仅包括“有形之宝”,更有“无形之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扬。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将有助于提升我国的软实力,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让民俗文化“活”起来。真正的艺术在民间,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文明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文化得以延续的重要来源。但纵观中国当下的社会形态,无论是传统婚礼习俗,还是地方戏曲、皮影戏、剪纸、刺绣等各种乡土艺术,都已逐渐没落,取而代之的是各类外来文化。在各地泛滥的“仿古潮”中,大肆夷平历史故地,无情摧毁传统民居,斥巨资生造形象工程,生搬硬套虚假民俗和人物,这些对原有城市乡镇的破坏和重建,是对历史文脉的割裂,最终形成毫无生气的千城一面。拯救民俗文化,应重其内涵发扬,在融入生活、融入城市中焕发生机,在群众的记忆里传承。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还要注重修炼内功。官员为了政绩指标,不惜余力“申遗”成功,之后却浮于表面,忽略“申遗”后的保护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个长期、持续的过程,需要有完善细致、科学合理的保护体制和建设规划。这就要求我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不要只做“面子”工程,还要做好“里子”建设:要完善法规,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所遵循;加强对违规拆建、盗窃文物的执行力度,严厉打击破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违法行为;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财政和人力投入;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宣传教育和推广,大力号召全民保护,做到人人爱文物、人人传精神。同时,还要学会去粗存精,撇弃陋习,留其精华。只有练好厚实的“内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才能行之有效。

温家宝总理曾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民族真正有力量的决定性因素,可以深刻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进程,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没有先进文化的发展,没有全民族文明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真正实现现代化。”作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承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也积聚了一个民族优秀的智慧和高超技艺,应是“前世之宝,后世宝之”。在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同时,也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承续中华民族文明,构建一个真正的文化大国。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