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崩溃前兆出现?
——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势必引得境外分裂势力“恶意唱空”
“中国经济崩溃论”并非第一次出现,这也不是部分西方舆论第一次戴“有色眼镜”审视中国经济。早在2000年,美国匹兹堡大学经济学教授托马斯·罗斯基就曾发表论文,否定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多年来,每逢经济转型期,形形色色的“中国经济崩溃论”便会抬头。本次宏观经济数据一公布,便有“崩溃论者”开始散播谣言。
去年以来,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确实也经历了一些波动。尤其是在中国股市暴涨暴跌后,有人更是将之与上世纪30年代美国股市崩盘、经济大萧条相提并论,称中国正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不稳定因素;更有评论将中国政府近期出台的一系列财政金融举措解读为中国“正在经历一场危机”。
实际上,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举手投足都吸引着全球的目光。此时,势必引得境外分裂势力“刻意唱衰”、“恶意唱空”。就连法国前总理拉法兰都表示,最近一段时间,西方国家对中国经济的评价不够客观,“经常犯反应过度的毛病,甚至带有幸灾乐祸之意”。
中国经济最终将拖累世界经济?
——“中国不是世界经济风险之源,而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源之一”
曾几何时,中国的“经济奇迹”曾让世界震惊。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经贸往来增多,中国经济与世界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了一起,中国的经济走向也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的走势。于是,就有一部分国家,对中国的“经济奇迹”能否持续表示怀疑,并开始质疑如果中国经济“栽跟头”,世界经济会不会因之“崴了脚”?
粗略看一下数据,就能发现“中国经济最终将拖累世界经济”这种说法本身就很荒诞。据统计,在中国经济增速放慢的情况下,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仍将达到近1/3。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年,平均每年进口7500亿美元的商品,相当于为贸易伙伴创造了1400多万个就业岗位。中国对外投资企业聘用的当地员工近80万人,每年在当地纳税超过100亿美元,为全球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
今年9月1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大连出席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强调“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中国不是世界经济风险之源,而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源之一”。可以说,总理的话是对“中国经济最终将拖累世界经济”这一说法的有力回应。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是事实,但在缓速中,中国将完成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任,最终目标是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经过治疗后身强体健的中国经济,不仅是中国之福,也是世界之福。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