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促进国内改革 (2)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促进国内改革 (2)

——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

新常态对中国对外开放战略提出新要求

隆国强表示,理解新时期对外开放战略,首先要理解中国经济新常态对对外开放提出的新要求。在去年结束的APEC会议上,习主席从三个方面讲到了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一是中国经济速度从超高速变成中高速。很多人简单理解为降速。实际上,降速放在全球看还是很高的。第二个是结构的转型升级。从需求结构、供给结构、产业结构及各个层面来看,中国经济在新常态下都处在一个结构调整的加速期。第三是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也就是从过去几十年长期依赖投资、生产要素、大规模投入转向靠创新、质量、品牌等等推动中国新高速经济增长。

隆国强认为,这里包含两个层面。一是结构转型。结构转型和增长动力转换,要求我们回答,下一步的对外开放,如何通过战略调整,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国际资源,来服务于结构的升级和增长动力的转换。第二个层面中国作为新兴大国崛起提出的新要求。新常态下为什么讲减速,这是经济规律使然,有很多追赶型的经济都发生过类似情况。对中国来说,减速背后隐含的是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大。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作为一个新兴大国,它的崛起在全球国际政治、全球治理、国际经济贸易体系中都会有很大影响。如果处理不好中国和国际社会的关系,怎么更好地用好外部市场外部资源来支撑中国的经济发展,就可能相对困难。新的对外开放战略就要回答这个问题,就是在中国经济规模迅速扩大的时候,同时面临着结构转型升级的任务,除了利用好外部的市场、资源,来推动中国的转型任务以外,还有另一方面的任务,就是我们怎么能通过对外开放战略调整,对中国发展创造互利共赢的良好外部环境,更好地处理中国和外部世界的关系,这可能是我们下一步开放战略要回答的两个问题。也是开放战略的新的目标,这和此前的三十年开放战略主要目标是通过出口创汇来加速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未来重点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对于“十三五”期间和未来,中国对外开放战略新目标和战略重点,隆国强指出,前三十年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的核心目标是出口创汇。目前,中国开放战略的新目标有两个。一是适应中国崛起,创造良好外部环境,确保中国和平发展。另一个是利用好外部市场和资源,加速中国结构升级。放在全球生产价值链不断深化的背景下,重点是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隆国强强调,要实现新战略目标,首先需要确定新战略重点。

一是着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经贸环境。对中国这样一个大经济体来说,首先要思考,如何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新一轮规则制定,如何兼顾中国和其他各国的利益需求。以前我们更多地是接受现有规则,下一步应充分考虑新时代的全球治理变化,引导规则治理。这就要求我们增强这方面能力,大力提升国家软实力,把硬实力转化为对国际治理的贡献。

二是将服务业开放作为重点,着力改善投资环境。新一轮利用外资和以前的重大变化在于两个层面。一个是开放重点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另一个是外资管理体制的变化。正在谈判的中美BIT谈判,我国用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方式。这对于我们来说,将给政府行为、管理方式带来很大变化。背后其实是政府管理理念的重大变化。

三是着力推进对外投资。通过对外投资来深化和东道国的合作,增强我国企业整合全球资源的能力,打造中国本土有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国内的一套体制,包括政府对外投资的管理体制、管理理念,怎么从过去偏重于审批、管理,转向服务,转向事中、事后的监管,存在着巨大挑战。从企业角度来看,怎么能增强在全球运作的能力,包括全球战略制定的能力,包括全球人才,内部管理体制,包括怎么能够在国际社会遵守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和文化,都有很多新要求。

隆国强认为,实现对外开放新战略,关键要有相应制度安排。我们称之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它不是为了体制改革而改革,而是为了实现新战略而制度改革,体制创新是“抓手”,是手段。所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必须紧紧围绕开放战略新目标和新重点来展开。

隆国强最后说,对中国而言,开放还有一层特殊作用。总结过去三十多年经验,开放除了促进国家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速发展以外,还可以促进国内改革。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以开放促改革。所以加速我国在涉外经济体制里面的改革,对中国整体经济体的改革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