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范畴的哲学意蕴

资本范畴的哲学意蕴

充满矛盾的资本

资本在它产生的那一刻就成为充满矛盾的混合体。充满矛盾的资本总是将自己创造的一切同自身对立起来,它“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经预言资本行将消亡,然而,资本的消亡并没有迅速到来。在新全球化时代,资本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同时,资本带来的恶果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与交往,甚至对人类的未来和生存提出严峻挑战。

资本始终展现着自己的矛盾,从这富有张力的画面中准确地勾勒出资本范畴的图景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不论资本如何演变与发展,对资本的认识终归要回到马克思的资本批判理论。

作为形式与内容、过程与实体相统一的资本

马克思对资本范畴的分析完成于《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在这部为《资本论》而作的研究笔记中,马克思详尽地论述了作为范畴的资本。大体说来,马克思认为,资本范畴是形式与内容、过程与实体的统一。

马克思对资本范畴的考察从批判古典政治经济学开始,后者主要是从内容和实体的层面来考察资本。他们认为,货币是资本的最终形式,而前者作为交换价值又是以往生产积累下来的财富,又作为生产要素投入到新的生产中。这样,资本就成为只有物质属性的纯实体,它是积累起来的劳动,是生产的要素,是创造价值的价值。这种认识的主要缺陷在于,资本“被理解为物,而没有被理解为关系”。在抽掉了资本的形式和过程之后,“资本就成为存在于一切社会形式中,成了某种完全非历史的东西”,资本自身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一切人类生产实践活动的普遍前提。

马克思不同于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他认为应该从“流通中运动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来理解资本范畴。换句话说,货币不是资本的完成形式,而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货币作为交换价值如果离开了流通,它就是价值尺度和交换手段,相反,只有在流通中货币才是交换价值,进而才能成为资本的最初形式。因此,流通是资本的前提。资本只能在流通中保存自己,在流通中,它既没有丧失实体(商品),也没有丧失形式(交换价值)。在流通中,资本交替的成为商品和货币,正是通过这样的过程,资本才能获得实体的规定性而又不失去自己作为交换价值的规定行。所以,资本以流通为前提,又在流通中确证了自己,它是商品和货币这两种规定性的统一,是处在流通中的商品和货币的总体。流通本身又包含着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这两个要素,前者是价值增殖的过程,后者是价值实现的过程。因此,马克思对资本的考察,就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最基本单元,即商品和货币,上升到整个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层面。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资本和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才有等同的意义。

从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马克思是从形式与内容、过程与实体的统一去把握资本范畴的。也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才能真正地揭示资本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秘密。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