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孙费”是面多棱镜(4)

“带孙费”是面多棱镜(4)

【启示与思考】

近年来,所谓的“带孙费”、“帮带费”频见各大报端,这些看似前卫、另类的新型词汇,正以有悖传统的视觉效应撩拨着公众敏感的神经。舆论普遍认为,“带孙费”明码标价,不仅让公众在感情上难以接受,也与“亲情至上”的传统认知格格不入。父母索要“带孙费”,无疑是一种将亲情世俗化、利益化、货币化的短视行为,小则影响家庭和睦让亲情变质,大到威胁社会稳定民族团结。

话虽如此,但也不尽然。在传统观念中,老人帮忙带孙的现象非常普遍,这项约定俗成的 “带孙潜规则”既是天经地义,也是理所当然,更暗含中国式的 “隔代教育情结”。尽管不少老人自嘲为 “免费保姆”,这虽有几分戏谑的成分,但实际上却夹杂着几多心酸与无奈。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在过去看来,很多顺理成章的一些现象和看法,都已经显得不合时宜,已经不能再用旧观念、旧标准去简单地衡量与判断。一方面,从法理角度来说,子女具有赡养父母的法定义务,但父母却并不对等地应尽“免费带孙”的法定责任。对老人来说,帮带孙子,不仅意味着放弃自己原有的工作与生活,更意味着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自由,牺牲了自我,适当给予老人一定的物质补偿也未尝不可,合情合理也无可厚非。

另一方面,放诸“劳动报酬论”的社会经济关系中,“带孙费”实际上是亲情伦理中构建出的一种契约关系。至少在“带孙”这件事情上,父母与子女之间构建的关系,本质上无异于一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合同关系、契约关系。只要被雇佣者付出了劳动、提供了服务,那么处于雇主地位的子女,理应无偿地支付劳动报酬。所以,“有偿带孙”既是对父母劳动的尊重,也是一种知恩图报的表现。

在本案例中,老人索要“带孙费”,折射了比“自身啃老”程度更深的“家务啃老”,也折射了目前许多年轻人普遍存在的因“工作压力太大、生活成本太高”而无暇照顾下一代的现实困境,更折射出时下我国在事关儿童成长方面还有一些问题,比如,大量农村儿童处于留守状态,而在城市,生育养娃成本高企,“单独二孩”政策遇冷。

个案背后,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让家庭、社会、国家合理分担这一成本,真正构建一个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儿童友好型”社会,如在生育、抚育,教育、经济等各个层面,让我们的社会政策、制度安排都充分贯穿“儿童友好”理念。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