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空间国际秩序构建的两大方向(2)

网络空间国际秩序构建的两大方向(2)

充分发挥和体现大国的作用和影响

这既是由网络空间的安全形势所决定的,又体现了网络空间的现状。从安全形势上看,目前面临的最迫切、最突出的网络威胁来自两个方面,即日益升级的大规模网络攻击和网络军备竞赛。大规模网络攻击事件呈现出如下特点和趋势:一是政治目的趋强。越来越多的团体从事“有组织、有政治目的的网络攻击”。恶意软件“雷金”的攻击手法比震网病毒更为精密复杂,“面具行动”(Careto)、“藏红色玫瑰”(Operation Saffron Rose)、“推杆熊猫”(Putter Panda)、“蜻蜓行动”、APT28等组织复杂、手段高超、影响广泛的攻击不断被曝光。同时,国际热点事件背后都有黑客的身影,如以巴、印巴、俄乌冲突中,互联网成为第二战场,把局势搅动得更为复杂。二是国家背景突出。从目前被发现的恶意软件和APT攻击看,如震网(Stuxnet)、火焰(Flame)、雷金(Reign)等,目标选取精准,长期潜伏,攻击手段高明,既能搜集情报又能变身为攻击武器,显然是动用了大量的资金和网络资源,其背后也有情报支撑。网络空间成为国家展示意志和肌肉的“试验场”,不管愿不愿意,网络空间正演变为一个作战领域。网络空间的军备竞赛全面展开,发展进攻性网络力量的理念盛行,网络作战与常规作战开始接轨,网军扩容,从态势感知、预警和自动响应等防御手段,监控、收集情报等侦查手段,再到窃取、篡改、破坏数据、攻击和瘫痪系统等攻击手段等各种网络武器或工具不断被研发、使用和扩散。遏制这两大威胁、规制网空的种种乱象,国家尤其是网络大国,肩负着难以推卸的责任。就像中美两国,作为网络空间的两个“最大行为体”,拥有的网民数占全球1/3,其提供的互联网技术、服务与应用则承载着全球用户的数据。美国是互联网的发明者,中国是当下信息社会的积极建设者,双方都是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的受益者,也同时面临大规模网络攻击,网络恐怖、网络犯罪等共同威胁。两国携手应对乃是正道。在联合国框架下抑或英国主导的“伦敦日程”、中国的“乌镇会议”、上合、金砖、东盟、欧安组织及其他国际平台中,政府都在发挥着积极作用,努力寻找规范国家网络行为的规则框架,共同应对网络威胁的方式。只有国家愿意承诺约束和克制自身的意图、意志和能力,网络空间最大的不稳定因素才有可能消减。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