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食品”成噱头,监管去哪儿了?(2)

“儿童食品”成噱头,监管去哪儿了?(2)

该专门给“儿童食品”定义了

儿童食品的出现是市场细分的结果,它契合了家长“让孩子吃得更好、更安全”的消费心理,因此即便价格比普通食品高出不少,仍有不少消费者趋之若鹜。但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只要冠以儿童食品的概念,再加上卡通形象的包装,就能让产品价格成倍上涨,这里面有多少虚假宣传、夸大宣传的成分,谁都说不清楚。

儿童食品泛滥的关键原因,还是相关标准的缺失。目前我国并没有制定儿童食品的专门定义,对“儿童食品的营养指标、安全指标、添加剂使用应遵循的标准”并无明确说法。这就导致商家可以肆无忌惮地使用儿童食品噱头,还不用担责。不少消费者则因此陷入“为概念噱头买单”的误区。

但我们也要问一句:对于缺乏标准的儿童食品,难道监管部门就束手无策了吗?显然并非如此。按照通行的市场管理标准,商家既然打出儿童食品的噱头,就必须拿出相应的理由和数据来证明,在产品外包装或说明中明确体现出产品的“少儿性”,否则,监管部门就有理由要求商家撤回相应儿童食品。当然,治本之计是尽快建立儿童食品标准,针对儿童身体尚未发育成熟的特点,制定在安全性、营养性等方面更为严格的食品标准,惟其如此,才能为相关部门提供足够的监管依据,避免消费者被概念噱头所欺骗。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