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扎牢 群众方能“欢颜”

“钢筋”扎牢 群众方能“欢颜”

作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基层干部,是党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开展所有工作的力量之基和动力之源。基层干部离群众最近,与群众联系最紧密。基层干部素质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心目当中的地位;基层干部心中有无群众,直接关系到党的惠民政策能否贯彻落实到位。古诗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聚欢颜。”笔者认为,能否让群众“欢颜”,关键是看能否扎紧扎牢党执政兴国“地基中的钢筋”。

敢于面对,动真碰硬,“公平正义比太阳还光辉”。基层干部首先要有好的作风,要拥有“敢面对”群众的勇气,要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只有堂堂正正做人,勤勤恳恳做事,清清白白做官,才能赢得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其次要依法行政,这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当前,一些基层干部法律观念淡薄,法律知识浅薄,视法律法规为“点缀”,满脑子是权大于法的思想,决策不民主、不依法。偏离法治化的轨道,处事不公,何来公信?与此同时,也不能忽视对群众法律的宣传教育。过去,往往侧重于强调干部对法律的学习,忽视对群众法律的宣传。干部与群众的交流是对等的。一旦两者失衡,在工作中,常常会尴尬得很。有些群众不懂法,不理解政策,只顾乱哄哄闹事,有些干部很气愤,不加以劝导教育,而是采用粗暴的方式来压服,结果矛盾激化,小事便化成了大事。三要惩治邪恶。俗话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干部面对黑恶势力,要无所畏惧,主持公道,敢于担当,决不妥协。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民心,取信于民。

心系群众,服务三农,“心无百姓莫为‘官’”。基层干部只有沉下身去,到群众中间、到田间地头、到群众家中拉家常,打成一片,靠双脚走出群众的信任,才能真正做到“民有所思、我有所知”。如何才能做到干群之间心心相连呢?首先要问政于民接地气。结合实际,构建问政于民有效平台,依托网站开设“政策晒台”、“民生直通车”、“民情回音壁”等特色专栏,通过“民声热线”电话、上门走访等形式,全面了解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惠民政策执行情况。其次问需于民解难题。围绕中心工作和民生突出问题,常态推进、持续深化“三解三促三满意”、“下基层办实事”、“一对一”结对帮扶等活动,通过“大走访”、“大调研”等方式,勤访细问,问需于民。第三要问计于民求良策。党员干部牢固确立学生、本位、群众“三重角色”,带着发展问题,常入基层一线、全面问策求计。紧密结合部门、单位、岗位职责,依托实体阵地、网络媒体等优势资源,灵活设计顺应民意、贴近民心,既有“面对面”,又有“背靠背”的特色载体,既能“真听声音”,更能“听真声音”,真正做到“心连心”融洽党群关系。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