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元浦:文艺作品要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3)

摘要:如果把人类的发展史比喻为人类个体成长过程的话,那么支撑人类个体生存的粮食和水,就可以被视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当然人类缺了粮食和水是无法生存的。但哪一个更重要呢?我认为是水。水是万物之源,世界上任何物种都是发源于水的。人类的发展更是和水有着深厚的渊源,我国著名的半坡文化、河姆渡文化均是起源于大江、大河之畔。所以,把水比作精神文明是合适的,人类文明之所以能从远古走向现代、从荒蛮走向文明,不正是得益于人类的思想、文化、信仰等支撑人类发展的精神文明吗?

第三种现象,文艺创作多是抄袭模仿、千篇一律。比如,清宫剧,原来有《还珠格格》,接着是《甄嬛传》,然后一大批的后宫剧没完没了,完全是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的文艺没有生命力了。2011年的国际版权年会上,新闻出版总署的署长表示,国内的很多文学艺术作品没有创造力。比如,抗日神剧。一个人打几百个鬼子,这完全不符合逻辑和事实。习近平总书记说,低俗不是通俗。人民群众确实有自己喜爱的东西,但是我们如果把它低俗化了,那这个问题就严重了。单纯的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我们现在要创造文学艺术的精品。精品是什么?精品就在于它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习近平总书记说,艺术工作者要志存高远,要随着时代创新,把艺术的独特性创造出来。

第四个现象,文艺创作脱离人民群众的生活。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了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能不能搞出优秀的作品,最根本的决定在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现在很多文艺创作都脱离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比如,选秀节目,我们看到的比较成功的选秀节目,几乎全都是按照西方模式照搬的。还有一类,比如,穿越剧、宫斗剧,指鹿为马、糟蹋历史、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人心之恶。家斗剧,满地鸡毛。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