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遵循以文化人,培育、坚守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是社会自我调节的重要而基本的方面,是强化道德建设和社会治理标本兼治的重要的构成维度。可以说,以文化人和价值观培育、坚守、弘扬是实现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不可或缺的一个层面。
社会治理的路径有很多,有直接的,有比较间接的;有短效治标的,也有长效治本的;有硬性的,有软性的。发挥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社会治理功能,实现以文化人,可以说是社会治理创新的一条基本的路径和基本的方式——是比较间接的、长效的、软性的方式。
社会治理,实际上就是做人的工作。人的工作做好了,社会治理就接近成功了。以文化人,坚守和弘扬核心价值观,实际上也是做人的工作,只是这是“间接地”去做人的工作,它不直接改变或强制约束人们的行为方式,而是通过改变人们的精神、情感、心理、观念来逐渐地改变人,是一种社会治理的“软机制”。因此,以文化人,通过文化的方式来坚守和弘扬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治理的一种方式,是必要的,也是长效的,它改变人虽然可能比法律和道德说教慢些,但它是让人们愉快地成长,舒畅地转化,因而其效果往往会更为长久,它所传播的“道”或价值观更容易在人们内心深处扎下根来。以文化人不管是作为一种理念还是作为一种方法,都是对我们传统意义上所理解的社会治理的创新性推进。以文化建设促进价值观培育、坚守和弘扬,深度介入社会治理,既是对以文化人和价值观培育的现实作用、社会意义的创新和拓展,又是对国家治理、社会治理方式方法的创新与拓展。
推进以文化人,坚守核心价值观,深化社会治理创新,必须重视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文艺评论是引领文艺创作方向和文艺接受倾向的重要手段,加强文艺评论工作实际上就是要求文艺评论更好发挥其对于文艺创作和文艺接受的正向引导,使之更好发挥对于读者的化育和塑造作用。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发挥文化的社会治理功能,实际上,就是要创造一种优良的文化环境,并以这一优良的文化环境去创造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文化环境是影响人的素质生成的最基本、最复杂、最深刻、最重要的元素。它是特定的人类社会在其长期绵延发展历史进程中逐步累积形成的,主要由一定的价值观念、日常伦理、道德规范、行为方式、宗教信仰、审美观念及生活风俗等内容构成。文化环境影响和制约着人们的观念、趣味、需求、情感、行为等的方式和特点,往往对思想道德素质产生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创造并改良文化环境是实现以文化人,坚守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一个基本的前提。由于优良的文化环境一旦形成,就会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传承性,所以,着力于构建承载核心价值观的文化环境,可谓实现和优化社会治理的长效工程、基础工程。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