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的重大现实意义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的重大现实意义

原题:为什么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这是我们党在发展理论上的一次集大成式的总结。毫无疑问,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提供基本遵循。这其中,绿色发展的理念,凝聚了我们党这些年来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深刻体认,必须毫不动摇地予以坚持。

提出绿色发展理念有着鲜明的问题意识,是对我们自身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世界各国在发展中的普遍问题的清醒认识。当前,生态环境特别是大气、水、土壤污染严重,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是关键。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平均经济增长率接近两位数,几乎是同期世界发达国家的3倍。但是,实现总体小康以后,过去那种以拼资源要素为主要特征的高消耗高投入粗放增长模式已不可持续,而西方发达国家在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更是以“时空压缩”的方式集中呈现出来。新常态背景下,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承受力脆弱、生态系统退化的形势十分严峻,已成为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矛盾、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重大障碍、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大隐患。作为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在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找到平衡,从而实现双赢,是实践中亟待破解的难题。正是基于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发展中所遭遇的这些突出问题的深刻认识,特别是为了全面回应人民的诉求和期盼,绿色发展理念成为我们今后在发展中必须坚持的方向,丝毫动摇不得。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需要防止和克服对新理念流于形式或止于片面的简单化理解。发展理念事关方向,理解偏了,方向也容易走偏。这方面我们是有过教训的。对于绿色发展理念,我们必须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实践,特别是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来全面把握。比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段分量很重的话语,就浓缩了习近平总书记从在浙江工作时就开始的长时间实践探索经验,而且包含了绿色发展理念三个层面的核心要义:一是和谐思维,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二是底线思维,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矛盾时,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三是历史思维,以超越的和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发展问题,良好的生态环境本身即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好生态最终也是生产力和宝贵财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对于包含如此丰富内容的发展理念,如果只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就难免流于形式甚至走向反面。

要使绿色发展理念真正成为全社会的行动,就必须有保障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体制机制。理念要落地,就得有外部的“中介”体系将理念转化为自觉行为,即转化为社会的发展目标、发展路径和实施载体,就必须落实到体制机制上来。建立保障绿色发展理念的体制机制,首先要进一步提高绿色指标在规划指标中的权重,把保障人民健康和改善环境质量作为更具约束性的硬指标。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和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还要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尽快遏止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筑牢绿色发展的底线。更要通过引导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消费自觉。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还是我们参与全球治理的一张“通行证”。绿色发展的理念,不单我们举双手赞成,更为世界各国所普遍认可,因为这是一个体现了现代文明进步的理念。现在,我们把绿色发展列为下一步发展必须坚持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在推动我们自身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必将进一步提高世界各国对我们发展道路的认同度。因此,坚持这一普遍受欢迎的发展理念,也有助于我们深度融入世界发展潮流中,为我们赢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