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部长苗圩全面解读《中国制造2025》路线图(2)

工信部部长苗圩全面解读《中国制造2025》路线图(2)

中国制造面临“双向挤压”

让苗圩倍感压力的是,正是因为制造业出现上述新的发展趋势,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将制造业作为经济振兴的重中之重,发达国家纷纷制定“再工业化”战略,推动中高端制造业回流,并进一步加强全球产业布局调整,力图保持全球制造业领先地位。同时,发展中国家利用低成本竞争优势,积极吸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低附加值环节转移,一些跨国企业直接到新兴国家投资设厂,有的则考虑将中国工厂迁至其他新兴国家,全球制造业格局将发生显著变化。“发达国家高端制造回流与新兴经济体争夺中低端制造转移同时发生,对我国形成‘双向挤压’。面对技术和产业变革及全球制造业竞争格局的重大调整,我国既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重大挑战。”苗圩很有危机感。

目前,全球制造业已基本形成四级梯队发展格局。第一梯队是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第二梯队是高端制造领域,包括欧盟、日本。第三梯队是中低端制造领域,主要是一些新兴国家。第四梯队主要是资源输出国,包括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非洲、拉美等国。“毫无疑问,世界各国都在争相介入新一轮国际分工争夺战中,随着比较优势逐步转化,全球制造业版图将被重塑。作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美国在制造业基础及最前沿科技创新方面仍将处于领先地位。第二梯队中,德国、日本等国家地位将进一步巩固,一些后发国家有望通过技术、资本和人才积累,通过产业升级进入这一梯队。第三梯队中,大量的新兴经济体通过要素成本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也将逐步纳入到全球制造业体系。”苗圩表示,中国现在处于第三梯队,目前这种格局在短时间内难有根本性改变,面对技术和产业变革及全球制造业竞争格局的重大调整,我国既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重大挑战,当然机遇大于挑战,经过若干阶段的努力,提升位次完全有可能,希望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苗圩还谈到,我国已成为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与先进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以装备制造业为例,主要的不足表现在:一是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大多数装备研发设计水平较低,试验检测手段不足,关键共性技术缺失。企业技术创新仍处于跟随模仿阶段,底层技术的“黑匣子”尚未突破,一些关键产品也很难通过逆向工程实现自主设计、研发和创新。二是基础配套能力不足。关键材料、核心零部件严重依赖进口,先进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等基础能力依然薄弱,严重制约了整机和系统的集成能力。如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虽然大部分设备实现了国产化,但是15%的关键零部件还依靠进口。三是部分领域产品质量可靠性有待提升。基础能力跟不上,制约了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突出体现在产品质量安全性、质量稳定性和质量一致性等方面。部分产品和技术标准不完善、实用性差,跟不上新产品研发速度。另外,品牌建设滞后,缺少一批能与国外知名品牌相抗衡、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据不完全统计,世界装备制造业中90%的知名商标所有权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四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不足,产业同质化竞争问题仍很突出。而真正体现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精尖产品和重大技术装备生产不足,远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