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共享发展必须优化制度安排

实现共享发展必须优化制度安排

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指出:“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论断,为我国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

首先,《建议》明确指出“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同时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目标要求: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目前,我国仍然是世界上第一大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存在诸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现实问题,并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时期。这些都要求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保持经济的中高速增长。

消费、投资、出口被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只有三者之间协调发展,才能带动经济快速、平稳、持续的增长。作为社会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对经济增长起着基础性作用,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拉动作用。一方面,消费能直接拉动经济发展。消费需求有助于扩大生产,以保证市场供需平衡。另一方面,消费还具有间接拉动作用。消费需求作为初始变量,通过传递效应,可以拉动投资需求,从而带动经济发展。如果国内的总消费需求不足,就可能导致大量产品滞销,经济增长不得不依靠出口和扩张外部市场,进而使我国经济的对外依赖程度日趋增大。这就有可能导致经济出现波动甚至增长乏力,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

一直以来,我国都表现为总消费需求不足,尤其是消费率低下。据统计,我国的消费率从2001年的61.4%下降到2011年的49.1%。如果去除政府消费,我国居民消费率则一直低于50%, 2011年已下降到35.5%。因此,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对于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其次,在《建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中,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现共享发展,是“使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的重要途径。目前,造成我国总消费需求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收入分配差距偏大。特别是低收入劳动者的人口基数较大,较低的收入限制了他们的消费,使其消费能力无法发挥;高收入人群又无法支撑所有行业的消费需求。在这样的社会结构下,拥有购买手段的人没有购买欲望,而有购买欲望的人不具有购买手段,必然会有一部分商品找不到市场,引起社会生产相对过剩或经济中的有效需求不足。近些年来,我国在改善民生工作上作了大量的努力,但目前来看,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均等化程度也不够高。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基尼系数在0.3左右,1995年达到0.42,2001年高达0.45,已超出国际警戒线标准,而到2014年又升至0.469。此外,人均GDP的绝对差距也在逐年增加,2004年较1990年增长了10多倍。1999年至2009年期间,我国收入最高的20%家庭或个人,其收入占总收入的一半,而最低收入的20%只占总收入的5%左右。根据北京大学发布《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4》,我国的财产不平等程度在迅速升高,截至2012年,顶端1%的家庭占有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财产,底端25%的家庭拥有的财产总量仅在1%左右。我国的财产不平等程度明显高于收入不平等的程度。贫富差距的扩大、特别是最低收入群体的比重较大,直接影响着全社会的消费需求,制约着消费对经济发展基础性作用的发挥。

共享发展就是为了人民能够充分享有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带来的各项红利。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可以有效消除收入分配和财富分布差距偏大,提高人民整体收入水平,同时缓解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使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效果更加显著。因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必须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