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报”、“建议”一再强调“收入分配”: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2015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中提出,缩小收入差距,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健全科学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完善最低工资增长机制,完善市场评价要素贡献并按贡献分配的机制。11月3日,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第二部分“‘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基本理念”以及第七部分“坚持共享发展,着力增进人民福祉”,再次强调收入分配工作在未来中国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建议”指出,缩小收入差距。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规范初次分配,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
“十三五”末收入分配改革的目标能否实现?“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到2020年建立起相对成熟的收入分配制度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实表示。但他同时也指出,收入分配改革的任务仍很艰巨。一方面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得到了初步遏制,但仍处在高位水平上;另一方面收入分配不公问题有所缓解,但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李实认为,“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指向缩小收入差距和缓解收入分配不公的亮点颇多。“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目标中,强调平衡性,首次提到包容性,这都与缩小收入差距密切相关。”在李实看来,平衡性包含了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也包括了缩小收入差距问题,而包容性则意味着经济发展的成果要更多地让全体人民来分享,特别是低收入人群。在具体政策措施方面,李实认为“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到的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增加就业机会、稳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解决贫困人口脱贫问题等,都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