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2)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2)

——学习习近平治国理政论述

第二句话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涵和这个制度模式形成的必经路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我国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领域在内的一整套的制度和制度体系安排;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能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

三是高扬以人为本理念,重视并切实加强民生建设。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鲜明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民生理念。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后在同中外记者见面讲话中,就鲜明表达了新一届中共中央以人为本的民生理念。他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全国各族人民的幸福安康息息相关。随着这个目标实现的期限越来越近,人们对它的期盼也越来越强烈。习近平在总结党的十六大以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的基础上,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话语,把再过几年我囯就要实现的全面小康具体化,从而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期盼。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建成的全面小康,是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全面小康;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的全面小康;是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的全面小康;是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全面小康;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全面小康;是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力量支撑的全面小康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核心。“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了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社会主义价值理念和政治立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居于引领位置的战略目标,就是把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期盼放在首位。全面深化改革,是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要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措施,紧紧依靠人民推进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强调的是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保护人民、造福人民。全面从严治党,是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强党的建设的指针,其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要下大气力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让人民群众满意。

综上所述,我们从中至少可以得出两点重要结论。

一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内含具有长远意义的指导方针。应该看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观照的时间节点主要是我们党第一个一百年目标的实现。因此,“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无疑是现阶段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方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抓手。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包含的这些重要思想是具有长远指导意义的。如,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仍然是党治国理政的第一要务,改革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的源泉,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是依宪执政,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等等,这些重要思想仍然对2020年之后的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起指导作用。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