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的“本质”与“真谛”(2)

中国道路的“本质”与“真谛”(2)

第三,中国道路是坚持以人民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以人为本是对“以神为本”、“以物为本”和“以权为本”价值观的根本否定。在中国古代,有识之士很早就提出“民为邦本”思想,一些精明的统治阶级也曾把以人为本作为修身治国平天下的价值追求。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潮则更是高扬人道主义旗帜,把“人权”和“民主”作为核心价值。当然,无论是中国古代的以人为本观念,还是西方资产阶级的人本主义思潮,在本质上都是一种脱离社会现实的抽象人性论,只有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才赋予以人为本以真正科学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的内涵。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中国道路的最本质特征,也是最根本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八条“基本要求”,其中第一条就是“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对全国各族人民负责作为重大政治担当,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把加强权力制约、坚决惩治腐败作为对人民利益的根本维护……这一切治国理政的重大举措和实际效果,有力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使中国道路的本质得到了生动有力的展示。

第四,中国道路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推进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中国道路是五个方面发展道路的有机统一。经济发展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这一道路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政治发展道路,就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保障人民民主权利之路;这一道路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文化发展道路,就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路;这一道路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社会建设道路,就是社会和谐发展之路;这一道路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是,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生态文明道路,就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之路;这一道路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是,切实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除了这五大基本道路外,中国道路还包括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城镇化道路、农业现代化道路、现代信息化道路等一系列具体发展道路形态的实践支撑。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