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立政策优扶导向
“双创人才”优先发展,必须创业创新政策先行。按经济学者的研究观点,企业家精神的本质是创新,科学家精神的本质是创造,企业家和科学家是一群成功欲强、能首创、敢冒险、乐吃苦和特敬业的“全素质”组合体,是为社会承担创富风险和创新责任的人,并非所有人都能具备这种组合素质,因而这也是最稀缺、最珍贵和最难得的资源。所以,政府的责任是确立优选优扶的政策导向,给予“双创人才”特殊扶持政策,努力去发现、培养和造就大批企业家和科学家人才,打造一批“创业之星”、“创新明星”和“商界精英”,培养一批成长型 “明日之星”,重奖一批 “创业创新风云人物”,使企业家和科学家成为崇高的职业,成为全社会优选的价值导向。我们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绝非让所有的人才都去开公司做老板或搞科研当专家,而是要让全民通过参与创业创新,认知创业创新的价值,改良和修正民族精神,引导公众珍爱创业创新的艰辛可贵,热心支持、追随和拥戴企业家和科学家,为“双创人才”优先发展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创建优先发展平台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 “双创人才”的发展需要环境和条件。要利用产业吸引和集聚人才的“磁场”效应,以产业集聚创业创新人才,再以人力集聚推动和提升产业发展。要以资本集聚创业创新人才,创业创新人才优先投入,可以优先提升人力资本,从而形成创业创新人才高投入与高回报的黄金资本链。要以载体建设集聚创业创新人才,通过设立政府专项基金、风险投资、孵化场所、科研立项、融资平台、研发基地、创业特区和创新试验区等载体,吸引和集聚创业创新人才,使“双创人才”有成长之基、用武之地。
构建优先成长体制
创业创新要靠人,而人要靠制度激励。李克强总理指出,东北振兴已十年,需要上个新台阶。因为政府主导、国企为主、投资拉动的东北增长模式已日趋乏力,再不能“等靠要”,必须加速“闯改创”,要向改革要红利,向创业创新要红利。这就要求用体制创新促进创业创新,构建区域创业创新的新基因,使创业创新效用大于其成本,包括经济收益、政治地位、精神享受等得到相应的回报,使创业创新者乐此不疲。为此,既要以外促内,引入外部好机制进行嫁接改造,破除固有的僵化体制,破除循规蹈矩的“路径依赖”,又要以创促变,进行“无中生有”的脱胎换骨改造,实现从0到1的“闯改创”突破,通过政府自我革命为创业创新营造空间,以产权制度改革调动创业创新主体积极性,以需求引领市场主体创业创新活动,以健全公共服务保障创业创新环境,以完善股权与荣誉激励机制激发创业创新主体的内在动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