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心系乌镇 6年5次访问(2)

习近平总书记心系乌镇 6年5次访问(2)

乌镇人沿着习近平指明的方向,持续努力,“来过便不曾离开”的美丽小镇,让世人“惊艳”

江南奇景水中乡,后巷前街舟楫忙。行客欲知乌镇事,小桥黛瓦话沧桑。

古朴的水乡、高高的屋檐、黑黑的窗棂、长长的青石路、窄窄的街衢、幽幽的水巷、瘦瘦的乌篷船……这就是乌镇。在乌镇,不仅人在画中游,而且人随文化走。“文化乌镇”唤醒千年古镇的鲜活灵魂。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和创造源泉。时间追溯到2004年9月16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的习近平考察乌镇文化建设。“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创作更多倡导和谐精神、体现和谐理念的优秀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他当时对这个古镇提出的期盼。2005年7月,中共浙江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作出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并明确提出实施文明素质、文化研究、文化精品、文化保护、文化阵地、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传播、文化人才“八项工程”。紧随其后,8月19日,习近平在全省服务业发展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做大做强服务业,尤其是以旅游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

一边是文化产业,一边是现代服务业,而“以保护历史遗产来开发旅游”的思路,恰恰让乌镇成为了二者的最佳结合点。

浙江的党员干部没有辜负习书记的厚望,始终沿着他谋划的思路,治理乌镇。从保护文化,到挖掘文化,恢复文化,创新文化,乌镇的开发鼓点越来越密集,亮点频闪。2007年2月,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会展于一体的乌镇西栅正式对外开放。短短三年,成功获评国家5A级景区。乌镇也先后获得中国(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镇、亚太地区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

2013年,投资4亿元的乌镇大剧院正式竣工,成为乌镇最具特色的文化地标。以此为依托,连续举办三届乌镇国际戏剧节,共演出国内外剧目42部,吸引国内外观众75万人次,演绎了一个千年古镇的文化复兴。目前,乌镇正在向着“中国旅游第一大镇”和“国际一流风情小城”全速前进。

“我的家乡乌镇,历史悠久……漫长的岁月和迢迢千里的远隔,从未遮断我的乡思”,这是文学巨匠茅盾笔下一段饱含深情的文字。在他的诸多作品中,这座千年古镇散发着世外桃源般的气息。

与文学巨匠异曲同工,有人用“惊艳”一词来形容当下的乌镇。“惊”既是为乌镇的巨大变化而吃惊,也是为乌镇将古老传统与现代时尚如此完美融合而惊叹。“艳”不是浓墨重彩,而是表达乌镇鲜明美丽的个性给人留下的深刻记忆。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指出,浙江历史文化丰厚,历史上文化名人群星璀璨。只要传承历史、守正出新,海纳百川、兼收并蓄,就一定能够实现建设文化强省的目标。

今日之乌镇,正是在传承历史、守正出新、海纳百川、兼收并蓄中演绎出了时代的华彩。

我们不会忘记,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来自近百个国家和地区的千余名嘉宾齐聚乌镇,面对乌镇的人文美景,有人惊叹——世界上竟然有如此美轮美奂的地方,中国政府和人民对历史文化环境保护如此之重视!为了多欣赏乌镇的旖旎风光,他们有的宁愿早起,有的趁会议间隙,有的直到深夜,还漫步在乌镇的青石路上,徜徉在小镇的运河边,流连忘返在石拱桥上,或思考,或品着咖啡闲聊,悠然自在。会议结束后,有来自十多个国家的代表不愿当即离开,申请续住。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