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与时代化和大众化一体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普遍性和特殊性、历史性和时代性辩证结合的学说。当我们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注重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当前的实际相结合的空间概念,强调了这个进程不仅是一种理论诉求,更是一种实践需要,这里最为实质性的东西,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服务。在强调中国化的同时,还必须充分凸显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代化的价值和意义,凸显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新的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的时间概念。
质言之,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同现时代状况结合在一起,充分反映时代精神,积极回应时代的挑战,引领时代潮流,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这样,既能从理论上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建构,又能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同样,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代性的基本特征,明确要求我们把理论从理论家的书本上和书斋中解放出来,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通俗化、具体化,使之为人民大众所理解、接受,为人民大众所把握,最终转变为广大人民群众改造世界、推动社会前进的巨大物质力量。这里的关键在于,哲学不是停留在象牙塔中的学问,而要关注大众需求,解答大众困惑,主动贴近现实生活、贴近人民大众,不断提出创造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理论,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提供理论支撑,这样才能丰富和发展以“中国化形态”出现并与人民大众休戚相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对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作出我们的贡献。
理论联系实际是中国哲学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一贯倡导的优良学风。当代中国最大的实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让我们的哲学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哲学工作者的崇高使命和责任,对此,我们理应抱有高度的自觉意识和自为意识。
其一,讨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不能远离当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远离人民大众的现实实践和现实生活而成为空中楼阁,而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为宗旨,善于将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提升为哲学问题,善于对这些问题做出合乎中国特色和时代要求的解答,努力建构起富于时代性和创造性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从而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其二,关注当代世界各国马克思主义运动,不仅要重视研究发达国家的各种马克思主义思潮及其理论,也要分析马克思主义在欠发达和不发达国家的影响和现实状况。在当代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关注当下的政治、经济、社会、宗教等方面问题,不能只是注意各国政府的解决之道,还要花气力去分析他们对各个国家的不同阶层的影响,更要注意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反映及变化。这样,我们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就更具有世界视野,更具有实践意义。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建国以来西方哲学中国化的重要问题及其影响”(12&ZD121)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