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新动力:“互联网+”与分享经济(3)

中国发展新动力:“互联网+”与分享经济(3)

中国分享经济的优势、短板与政策建议

“Uber是世界上最大的出租车公司,却没有一辆汽车;Facebook是全球最大的媒体公司,却不创造内容;阿里巴巴是世界上最大的零售商,也没有库存;而Airbnb是最大的旅行房屋租赁社区,他们没有房产。”美国《连线》杂志的创始人、本世纪最具影响力的预言家凯文·凯利认为,分享经济将成为中国长期、重要的新经济引擎之一。他认为,“分享、互动、流动和认知”将是未来商业发展的四大趋势。“所有权不再重要,使用权才最重要。”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分享经济能否大发展,取决于三个核心要素:资源、平台和信任。资源是共享的对象,平台是实现工具,而信任则是共享前提。从基础优势看,中国不缺资源,平台更不是问题,相对突出的短板是信任问题。

资源方面。中国人口基数大,13.6亿这个规模,可供共享的资源和参与分享的人数都领先全球,行业规模效应明显,每个非常小的细分市场都能支撑一批共享服务平台。以汽车为例,2014年年底全国私人汽车保有量1.258亿辆,增长15.5%。这是嘀嘀、快的、易到等新打车平台快速成长的背景,也是Uber极度看好并强势出击中国市场的原因。

平台方面,中国优势更明显。网民6.68亿,规模全球第一,超过美日总和的两倍,城镇的网络普及率已接近欧美发达国家。2015年近40%中国人拥有智能手机,一线城市普及率更是高达55%,绝大多数年轻人更爱用手机,而不是PC上网。平台搭建重在技术创新,Uber的移动应用程序,连接可提供私家车出租服务的司机与需要打车的出行者;而Airbnb网站和移动应用,可以连接空闲房间的主人与需要投宿的旅行者。而在国内,越来越多的分享经济平台正借助百度的百度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用户提供服务。

信任方面,中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分享经济本质是一种C2C(Consumer To Consumer)模式,是一种严重依赖信用的经济模式。市场的供需双方必须建立互信关系,才会发生共享行为,才能达成交易。没有信任,难以想象一个消费者会放心地乘坐陌生人的车或者住到陌生人的家里。因为信用的缺乏,中国的短租行业没能像交通出行那样大爆发,市场份额捉襟见肘,互联网金融行业也频发P2P网贷借贷人和平台负责人跑路事件。毫不夸张地说,信用体系是分享经济发展的基石。

令人欣慰的是,中国的信任短板正在快速弥补。以电商为例,无论是京东的B2C(Bussiness To Consumer)模式,还是淘宝的C2C模式,在中国的发展都经历了一个信任过程。信任问题可以借助技术手段,比如二代身份证信息验证、社交账号登录、好友关系提示、双方互评体系、举报、个人展示、Airbnb类似的保险赔付制度,来快速增信。

分享经济的快速增长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分享经济与传统经济存在不公平竞争现象,易引发社会冲突;劳动者缺乏“安全网”保障;消费者利益保障机制不健全等等。但总的来说,最大的烦恼是监管思维。

2015年10月,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深化改革进一步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将“专车”职业化、纳入交通运输管理,遭到诸多经济学家和法学专家的联名反对。他们认为,对网络约租车的平台、车辆和司机三个资质设立成行政许可模式,放弃了市场化的改革方向,突出把各种许可、资质、限制、惩罚作为管理手段,可能会“管死”这个本来由市场孕育和选择出来的新业态,是一种与分享经济的理念背道而驰的落后监管模式。

新的经济模式,需要监管理念的创新。政府监管部门应该遵循市场主导思路,提高执政能力,对分享经济持更包容、鼓励和信用的态度,站在更高的战略高度看待分享经济对中国发展和转型的意义,改变监管模式,创新监管手段。同时,国家还需大力发展征信市场、开放金融领域现有的征信体系,在资本市场予以大力扶持,使诸如互联网金融、短租等平台,能享受更多分享经济的红利。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