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攻坚如何做到“不留锅底”(2)

扶贫攻坚如何做到“不留锅底”(2)

机制理念新在哪

考核机制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指挥棒。过去,贫困县政绩考核主要注重考核GDP,未来将转变到考核扶贫开发工作成效上来。对此,《决定》也明确提出要完善考核机制。目前,全国22个中西部省份已经有10个省份出台了具体考核办法。

未来扶贫考核机制应如何落实?刘永富介绍说,对签署脱贫攻坚责任书的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政府的考核,主要是考核减贫成效,即贫困人口脱贫了多少、贫困人口收入增加了多少、贫困县“摘帽”了多少等,以及这些工作开展的扎实程度,如对扶贫帮扶措施的认可程度和扶贫资金项目使用管理的成效等。此外,还有针对贫困县党政领导干部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考核。

除了考核机制,《决定》还首次提出“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的“五个一批”工程,对脱贫攻坚提出明确要求。苏国霞举例说,结合生态保护脱贫,我们将把有些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转化为生态保护人员或护林员,让那些既搬不走又生活在生态脆弱地区的群众就地转化成工人,这也是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落实。

在苏国霞看来,扶贫的整村推进工程、职业教育培训工程、扶贫小额信贷工程等十项精准扶贫工程也蕴含了许多创新理念,例如,探索资产收益性扶贫,通过把政府投入转化成贫困人口的资产来促进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利用“互联网+”实施农村电商扶贫,为农民致富创造机会;此外,创新扶贫开发的用地政策,增加贫困人口在土地增值中的受益程度。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