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的“辛苦费”莫让教育情感失守

老师的“辛苦费”莫让教育情感失守

常德市二中高三年级的学生家长收到了“高三家长委员会”的通知,声称每位学生要交1100元钱用以“慰问高三老师”。要求家长们在12月12日上午10时30分到学校文昌楼402教室开会。记者现场所见,家长正在清点收到的“慰问费”,桌上的A4纸登记着已经交钱的学生名字。(12月15日华声在线)

教育部门早有明文规定,学校和老师不得进行有偿补课。值得肯定的是,随着阳光监督跟进、查处力度加码,补课敛财盛行之风早已有所减缓,但却并未完全根除,只不过,其存在方式越来越隐形。近日,湖南常德市二中高三家长委员会以老师补课辛苦为由,向年级组所有家长发出收取“慰问金”的倡议,随后在学校教室公开集会,并大张旗鼓地摆出收费平台,此举引发众多家长不满。

一些家长认为,老师为学生学习操心操劳,适当收取点“辛苦费”可以理解,老师们直言不讳、说明原因也就罢了,可偏偏要让家长委员会越俎代劳,“绕道而行”总感觉有些不足“名分”。说来也是,家长们上交的费用不算小数目,而最终是要用来慰问老师的,如此“迂回婉转”的收费方式究竟意味什么?按照校方的解释,这是家长委员会的单方面行为,一切均与学校和老师无关,理由难免有些牵强。家长委员会在学校教室组织集会,这么大声势,学校和老师却无人问津,如此“神不知鬼不觉”还真有点说不过去。虽然校方再三承诺,家长们的“心意”老师绝不会收,但老师们的“清白”还是遭遇质疑。

其实,针对老师补课一说,社会舆论颇有争议。站在老师的角度,学生要想取得好成绩,单靠常规的课间学习很难达成美好愿望,此时,孩子应该寻找更充裕的时间来巩固知识,这也正是很多家长愿意主动让孩子参与补习的原因。从这个意义讲,补课行为本身并没有错,而老师收取“辛苦费”似乎也合情合理。的确,在现行的教育评价体系下,成绩为重的传统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化,这些都需要学校和家长慢慢适应。然而,教育部门对有偿补课明令禁止更没有错,对于在岗教师而言,因为追逐“有偿”的甜头,势必强化功利之心、弱化奉献之德,长此以往,会让原本美好的教育情感受到伤害。

事实上,教育规定再严,学校或老师巧立名目向学生收取“辛苦费”的情况,在很多地方若隐若现,其中,有些已被媒体曝光,而有些尚处于“睡眠状态”。比如,前不久新华网就曾报道,某省某市一县级中学连续四个月让学生每周多交5元钱生活费,用于发放老师的“辛苦费”。接群众举报后,纪检部门迅速介入调查,多收的费用要求全部退还,相关责任人也被追责,此可谓得不偿失。如此一来,教育只讲奉献、不计回报的崇高理想,使命神圣、光荣而伟大的美好形象多少也会因此受到影响。

教育的最基础功能是影响社会人才体系的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作为教育工作者,立德树仁很关键,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如果让功利之心渗透教育,势必损害美好的教育情感,容易滋长教育教学中的急躁情绪,进而潜移默化影响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最终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我们定当谨记,在教育过程中,功利之心不可有,奉献之心不可无。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未经本站证实,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李丹华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