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方舆胜览》管窥南宋经济发展

从《方舆胜览》管窥南宋经济发展

《方舆胜览》是祝穆撰写的一部地理总志,该书旁征博引,卷帙浩繁。主要记载了南宋临安府(今浙江杭州)及其辖下的浙西路、浙东路、江东路、江西路等十七路的政治地理、经济地理、人文地理。对于了解南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有极大的帮助。尤其是对南宋经济的发展,具有“窥一斑而知全豹”的作用。

宋代商业与前代相比得到充分发展,“唐朝不允许在县以下建立集市,宋代第一次从制度上取消了这一限制,日后中国的集市规模是宋以后定型的” 。南宋时期,乡域经济和海外贸易都有突破性发展,《方舆胜览》对此有详尽的反映。

成熟稳定的乡域经济

《方舆胜览》对乡域经济的记载从地域上看包括东部繁华都市和中西部及偏远地区商业经济相对发达的地方,从形式上看包括夜市和专门的货物市场。

《方舆胜览》对乡域经济的记载有东部的繁华都市如扬州:“‘江、吴大都会,俗喜商贾,不事农。’沈存中云:‘自淮南之西、大江之东,南至五岭、蜀、汉十一路,百州迁徙贸易之人,往还皆出扬州。舟车日夜灌输京师者,居天下之七。’” 可见扬州俨然已成为商业中枢,其辐射范围广至十一路。

中部和偏远地区的商业状况,《方舆胜览》也都有记载。如湖南路武冈军:“疆境阔,户口繁,市井稠密,商旅往还。” 从中可看出武冈军,商旅往还不绝,呈现出一幅欣欣向荣的市井商品图。偏远地区如广西路容州:“呼市为虚,五日一集” ;广西路雷州“徐闻交易”: “汉置左右候官,在徐闻县南七里,积货物于此交易。谚曰:欲拔贫,诣徐闻。” 宋代乡域经济的发达在海外四周的昌化军表现最为明显,虽悬居海外但当地人民的日常所需,本地市场都能满足 ,可见当时物品交流之充沛。

《方舆胜览》对南宋乡域经济在村舍的发展也有记载,如浙西路临安府:“吴国水中央,波涛白渺茫。衣逢梅雨渍,路入稻花香。海戍通盐灶,山村带客房。欲知苏小小,君试到钱塘。” 其中的“海戍通盐灶,山村带客房。”虽有所夸张但也是写实的升华,尤其是“山村带客房”形象的说明了临安府所辖区域商业经济的繁荣发展,村舍都有商旅游人的往来,可见商品经济的渗透性之强。

夜市作为商品交易在时间上的一种延续,在《方舆胜览》中有不止一次的记载。如浙西路平江府“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舡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其中“夜市卖菱藕”是对夜市上商品经济现象的直接写照;“春舡载绮罗”则是对商品交易中物流运输的记载。对成都府路成都府写道“锦江夜市连三鼓,石室书斋彻五更”,可见当时成都府的夜市是何等的繁华。

南宋时已有专门的货物交易市场,《方舆胜览》对此的记载表明宋代乡域经济的发展已经有专业化集聚化的趋势。如成都府路成都府有蚕市、药市:“蚕市、药市。成都古蚕丛之国,其民重蚕事,故一岁之中,一月望日,鬻花木蚕器于某所者,号蚕市;五月鬻香药于观街者,号药市,鬻器用者,号七宝市。” 成都府路眉州:“蚕市。二月十五日,村人鬻器于市,因作乐纵观,以为蚕市”。

南宋边境地区的贸易通过“榷场”这一特殊方式来实现。《方舆胜览》卷四十七之淮东路招信军对此有记载:“郡有榷场,南北懋迁,凡物与土产无异焉。” 

综上可见,南宋时即使偏远地区或者村舍的乡域经济之规模、场所、时间、专业化市场等方面都已发展至成熟稳定的阶段。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