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4)

如何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4)

应把握好几对关系

技术和人文的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于建嵘研究员指出,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高了社会治理的精准度和靶向性,但若使用不当可能威胁个人隐私,甚至侵犯公民基本权利。与之类似,一些地方的网格化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机械化、扩大化等问题。因此需要在技术进步和人文关怀之间寻求均衡,承认并善待社会多元利益诉求,绝不能让精细化治理异化为单纯的管控。

秩序和活力的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毛寿龙教授认为,人的身份具有多重性,个体嵌入不同社会秩序的结果是产生张力和冲突。不同主体的目标和身份冲突是正常的,关键是创新多中心治理合作机制解决冲突。要健全利益表达、利益协调、利益保护机制,引导群众依法行使权利、表达诉求、解决纠纷等机制,使秩序冲突与内生活力相兼容,在动态均衡中达到最佳点。

社会治理与社会事业的关系。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张林江副教授指出,当前一些领域社会管控力度在加大,同时教育、医疗、社保等社会事业的服务规模和水平也在提高,此外市场机制在治理实践中被越来越多地使用,这些现象都值得关注。理想的社会治理和社会事业关系是互补兼容,而不是“两张皮”。决不能用社会事业代替社会治理,更不能把社会治理异化为管理社会。只有通过社会治理和社会事业的“双向运动”,才能最终促进共享发展。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